成催化劑憂爆另一次阿拉伯之春

成催化劑
憂爆另一次阿拉伯之春

全球糧食危機曾在2008年及2010年爆發,發展國首當其衝受影響。有分析指,貴糧價是前年初阿拉伯之春革命的催化劑。糧食危機恐重臨之際,會否觸發類似的社會騷動?

產品升幅遜前兩次危機

前年爆發的糧食危機,用以製作麪包的原材料小麥價格飛升,令中東及北非地區多國民怨沸騰。便宜的麪包是中東及北非國家的主要食糧。單在也門已有20多種麪包,而埃及亦以麪包為主食,「aish」在埃及解作麪包外亦意指「生命」。糧食危機爆發時埃及民眾肚子填不飽,搶奪政府補貼麪包外,又上街抗爭。而埃及四成人口依靠不足2美元過活。
然而,英國經濟顧問公司CaptialEconomics指,今次農產品飆升雖然仍影響依賴小麥進口的中東及北非國家,但程度將不及前兩次危機般大。今年大豆、玉米及小麥累積漲幅為25%至37%;前兩次危機的升幅達100%至150%。路透社分析指,被阿拉伯之春革命洗禮的突尼西亞,儘管備受糧食危機威脅,但今次缺乏動盪政局因素,原油價格亦從歷史高位每桶147美元回落,不足以再燃起大規模暴亂。CaptialEconomics又認為,今次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亞洲只有短暫影響,因當地氣候及政策對國內食物價格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