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門大開:溜走的激情 - 添馬男

中門大開:溜走的激情 - 添馬男

倫奧與四年前京奧相比,香港少了那種鋪天蓋地的民族主義激情。中國運動員今屆表現相當優異,在游泳、舉重、跳水都好突出,但一般香港人不太關心,何解?
08年京奧對好多希望中國走向民主自由的人來講,一度認為是中國轉變的推手,中國也為了京奧成功而擺出一副寬鬆姿態。可惜自京奧之後,不但一切打回原形,寬鬆變了維穩,政權更加具壓迫性。08年京奧前的汶川大地震,引發了香港人愛國心,但最後追究豆腐渣工程,維權人士被打壓,跟進的藝術家艾未未也受到迫害。京奧並未有帶來真正的進步,這四年來香港人的心也開始改變,08年之後的09年6月4日,香港人悼念六四二十周年,80後一代動員起來,20萬人參與燭光晚會,一年前京奧的民族激情,彷彿一夜之間被維園燭光蒸發掉。

香港人對中國要求高了

自此之後,六四悼念的人數一直高企,每年呢一日燭光如海,觸動了百萬香港人,香港人對自己核心價值認同也更加堅定。推動中港融合上熱下冷,年輕一代比他們父母那代更疏離中國,對歷史文化認同低,但對時事新聞反應卻更直接。
點解?為何中國越來越強大,香港人反而冷淡起來,當中恐怕不是自卑可以解釋。一個簡單答案是香港人對中國要求高了,因為中國已走出一窮二白,每日在廣東道、時代廣場見盡富貴強國人大包小包,你要香港人同情地了解中國在民主自由人權保障方面因「國情」而發展緩慢,香港人難接受這種說法。反之,80年代香港人係真心擁護鄧小平,佢不但帶領中國走出一窮二白,也至少敢於公開討論政治改革。六四後一切改變了!
在經濟掛帥、發展至上的思維下,中國對香港人還有乜嘢吸引力呢?北上消費,OK,間中去旅行,OK,但在價值信念層面,卻唔OK!當世界面對中國時,不也是如此嗎?做生意,利用廉價勞工,OK,但要真心同中國做朋友,認同中國,就唔多OK!
黃耀明當年有首歌,記得幾句歌詞︰「激情,在瞬間溜走,兩顆心分隔着在最後……」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