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稱開設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建立國民身份的認同。但現時由小學的公民教育科到中學的通識教育科,以至社會服務和專題研習等,都包含國民教育元素。課程重複,許多師生、家長和教學團體都質疑:「究竟有冇需要獨立成科?」背後原因連教育局也無法自圓其說。
政府執意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分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和世界等五個部份,分四階段進行。其課程指引指出,小學常識科已有「健康與生活」範疇,中學的生活與社會課程也有教授「中國政制」核心學習單元,國民教育科僅建基於這些科目,提供有系統的「價值觀及態度」學習目標,迴避課程重複這問題,擺脫不了洗腦的嫌疑。
不應取消中史科
有中學中史科老師批評,政府在新高中課程取消中史科成必修科目,現時推出國民教育科,又借中國歷史「過橋」,「如果真係想學生認識中國,當年就唔好取消,仲要加強」。
教協也認為,指引中強調要學生達到認知、情感和行為結合,卻強行把知識和價值觀分割,最終只令國民教育科流於「激發情感」。
記者 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