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膠粒災難已由海灣擴散至漁排,威脅養魚戶生計,但漁民最終可能追究無門,只能尋求政府恩恤協助。有法律界人士指出,香港並沒有相應的環境保護法例,故難以起訴肇事貨主或船主。膠粒災難的「罪魁禍首」中石化發言人昨只表示,當務之急是盡快清理好膠粒,迴避會否負賠償責任。
索償須證明被告明顯疏忽
事件中的聚丙烯膠粒,由中國石化海南製造,中國集運承運,至於收貨人是誰,以及誰為貨主仍未獲確認。被問及事件的法律責任時,中石化發言人只表示,當務之急是盡快清理好膠粒。本報昨日未能聯絡中國集運。社民連今日會到中石化香港辦事處抗議,要求中石化承擔清理責任。
膠粒污染海灘、漁排,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出,事件中如有漁民因而蒙受損失,鑑於香港的法律落後,很難追討,或可能需要由政府因應情況作出恩恤協助。2010年,英國石油(BP)在墨西哥灣的油污事件中,美國政府可提出起訴,是因為當地有相關的環境保護法例;而受影響的市民,因有集體訴訟權,亦較容易提出索償。湯指香港並沒有類似法例,而法改會雖然建議就集體訴訟立法,但初步建議只處理消費者個案,再者相信仍需頗長時間醞釀立法。湯續稱,一般民事索償,需要證明事件中被告一方有明顯疏忽。如今事件發生時船隻遇上猛烈颱風,以往有案例顯示如因「ActofGod」(天災)而蒙受損失者難以索償。至於何謂明顯疏忽,則包括明知10號風球仍沒有下船鐒盡量固定船身,或沒有綁好貨櫃等。
2010年4月,英國石油的外海鑽油台爆炸,美國政府指有關公司違反《石油污染法》和《潔淨水資源法》提出民事索償,索償額無上限,有分析認為金額或逾210億美元(約1,638億港元)。
香港保險總工會理事長張偉良表示,貨運保險條款一般說明颱風期間發生的事故不受保。至於船主和貨運公司是否需要為事件負責,則視乎事發時,船主有否盡力保護貨櫃不致跌落海。受影響漁民是可以向船主或貨運公司提出索償,但情況很複雜,他建議有關的漁民或可向海事處尋求協助。
事件共涉及6個貨櫃共載有168噸膠粒,至今已尋回5個集裝箱。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仍有一個載有25噸聚丙烯膠粒的貨櫃不知所終,今日會派員搜索和前往較偏遠海岸或島嶼如索罟群島清理膠粒。南丫部落及綠色力量將於未來兩個周六及周日,一連四天召集市民自願前往石排灣及東澳灣清潔膠粒。詳情可參閱facebook「南丫島清理毒膠粒行動」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