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伍雅謙報道】有特殊學校向智障學生教授唐詩、宋詞及粒子理論。有學生轉眼便忘記課堂內容、有家長指智障孩子難以明白理論上的知識、有老師更直斥課程浮誇不實際;惟校方表示旨在擴闊學生生活體驗,會因應能力調整實際授課內容。
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主要接收輕度及部份中度智障學生,設小一至高中班;本報取得該校部份教材及課程大綱,發現初中生需學習唐詩、宋詞、粒子理論及電路原理等。工作紙要求學生分辨粒子形態及密度,又着學生嘗試製作串聯電路等。
學生轉眼忘記內容
有10多年教授智障學生經驗的老師批評,課程內容忽略學生能力及需要,「智障學生應該學一啲對佢將來獨立生活有幫助嘅嘢,如果學生要坐車去外區搵工,都要識得坐港鐵,佢識唔識睇路線圖呢?坐車期間有故障,點應變呢?」該老師認為,要求智障學生讀唐詩、宋詞,甚至粒子理論及力學,極為浮誇,「唔理學生明唔明,只要老師有教就得,學生唔理解學緊乜,就會冇自信再學嘢。」記者訪問該校一名中五學生,他聲稱明白課堂內容,但只記得科學堂曾教授酸鹼度,已忘記其他學習內容;上語文科時曾閱讀古文,惟無法說出曾讀過哪些詩詞。
香港弱智人士家長聯會主席招莫慧英指出,輕度智障學生也難以掌握理論上的知識,「佢哋連計數都未必做得到,一般知識係要學,但化學或構造呢啲佢哋較難明白。」該校校長陳強佳解釋,部份學生雖未能領悟,惟老師會根據學生能力調整授課內容,「係畀個機會擴闊學生嘅生活領域,有啲高能力嘅學生理解到,老師就教佢哋多啲」。他指不會因此減低學生在感知及自理方面的學習機會。
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冼權鋒表示,現時推行的一體化教學,讓特殊學生可與主流學生在同一框架下學習,「唔能夠排除特殊學生學唔到,係一個教學嘗試;當然能力達唔到,勉強去學係唔得,老師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