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區

混合區

在游泳池的採訪區訪問運動員後,攝影師哥哥說感覺像「逼了兩小時巴士」,這樣形容實在太貼切了。運動員比賽後,必須經過「混合區」接受記者訪問,才可以重回「運動員區」。所以傳媒都會聚精會神留意入口,看看想訪問的運動員何時出現。而這條短短十多米的通道,見證人生百態。
大家可以想像,來自世界各地的傳媒,都被困在一個地方細小,又沒有空調的採訪區中,情況是如何混亂。大家大汗淋漓,又要十分警惕,因為一旦錯過運動員經過,就沒有訪問「交差」了。有些傳媒為了做到訪問,會不擇手段,撞人、楔位、打尖都十分常見。不過大部份行家都知道,大家都是為了做好訪問,所以會禮讓一點,輪流站在訪問區前面。為了避免訪問時間太長,通常每個採訪單位都有訪問時限;但有些不守規則,問完賽後感受,還要問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令運動員十分疲累。

至於運動員,賽後其實已經很累,還要接受訪問,一定要很有耐性。有些運動員會黑面,有些會假裝看不到和聽不到記者提問,亦有些會快步行過,令傳媒大感無奈。從運動員的角度,當然希望賽後一次過接受多間傳媒訪問,不用不停重複感受,但從記者角度,就希望單對單做訪問,因為畫面會好一點。
這幾天在不同場館的「混合區」訪問運動員,不但學到很多訪問技巧,還有機會訪問到國家隊的運動員,如林丹和王皓等,真是十分難得!能夠近距離接觸運動員,才是「混合區」最有趣之處。

文:蔡曉慧
TVB及香港電台奧運主持

能夠近距離接觸國家隊的運動員,是十分難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