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巴利街政府街市寄居酒店大樓內這種怪現象,是與港英政府年代的收地糾紛有關。食環署紀錄顯示,當年尖沙嘴欠缺公共街市設施,令附近出現大量流動小販,政府在1976年決定將金巴利街和金巴利道部份地段,即君怡酒店現址,交予前市政局興建多用途街市大廈,解決小販問題。
但地段上的舊樓業主強烈反對,政府遂建議雙方聯合發展地盤,並提出將其中兩樓層建成街市和垃圾站,其餘土地用作商業或住宅用途,不過未達成共識。
土地爭議鬧至1985年,在發展商RegentNationalEnterprises介入將全數業權成功收購,且與政府完成批地條件的協商,承諾無條件在大廈興建政府街市和垃圾站,換取在上址興建酒店的發展項目。
地契顯示,酒店樓高21層,1至3樓建於地底,其中3和4樓規劃為政府街市。街市正門設於4樓,面向金巴利街,故此樓層亦被稱為「街市地下」,3樓則是「街市地庫」。酒店的5樓則劃為酒店正門,面向另一面地勢較高的金巴利道。酒店在1995年被內地商人劉希泳,以當時的天價19億元買入,並命為君怡酒店。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