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詩為香港在倫奧奪得一面銅牌,是香港單車隊歷史以來首面奧運獎牌。報紙、討論區及交友平台都給李慧詩「洗版」了。
香港對上一次取得奧運會獎牌,已經是2004年雅典奧運,由「乒乓孖寶」李靜、高禮澤奪得的男雙銀牌;事隔8年,李慧詩再為香港增添獎牌,的確令人高興。
李慧詩接受訪問時,第一句就是「多謝教練」。沈金康教練是出名的「魔鬼教練」,訓練艱苦、管理嚴格是單車隊的寫照。沈教練對運動員要求很高,要求運動員甚麼事情都應以比賽及訓練為先,1年裏不知有沒有1個月時間留在香港。可以想像,在單車隊應是「辛苦過當兵」,一班頂級運動員就是這樣訓練出來。
然而,運動員即使辛苦,卻沒有想過離開,為甚麼?運動員努力訓練,都是希望可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證明本身的價值;好教練可遇不可求,那怕你是個天才運動員,沒有後天努力,沒有出色教練,天才也不過是比一般人表現好一點。
運動員與教練合作需要通過溝通及磨合,當運動員在比賽中體現到能力得以提升,自然會相信教練的能力,並堅持教練的部署。李慧詩的成功,是沈教練團隊精密部署,通過李慧詩演繹出來,絕對是得來不易!
文:余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