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交行香港分行捲入中港跨境假貿易融資案。一名溫州女商人陳小敏透過其控制的香溢與諾華,與A股寧波聯合簽署一份代理電解銅的進口合同,不過此交易實際並不存在,陳姓女商人只是透過虛假交易騙取信用證,寧波聯合告上法庭,交行香港亦被指是「幫兇」。
內地商人為取得銀行貸款,透過假貿易騙取銀行資金的個案在內地漸多,上述溫州女商人涉及的騙取信用證被內地銀行界形容為不為怪。陳小敏涉嫌騙取信用證,事緣今年2月20日,A股寧波聯合子公司寧波聯合進出口公司與香溢簽署一份代理進口合同,香溢委託進出口公司代理進口一批電解銅,寧波聯合進出口隨即依香溢指定作為買方,與作為賣方的被告諾華簽訂電解銅《買賣合同》一份,貨款總價為425萬美元(約2600萬元人民幣);支付方式為100%發票金額(美元)的不可撤銷、遠期90天信用證。
隨後,寧波聯合進出口依據上述《買賣合同》並作為開證申請人向第三方即建行寧波分行開出425萬美元的不可撤銷跟單信用證,受益人為諾華公司。
交行拒絕評論
交行香港分行被捲入今次跨境假貿易融資,是由於建行寧波分行收到交行香港分行寄出的、轉交且要求確認付款的信用證項下單據,並向進出口公司發出《信用證單據通知書》。
不過,寧波聯合進出口發現上述業務的提單和提單發貨人皆虛假,且提單下無貨物。寧波進出口隨即告上法庭,寧波市中院亦於上周三開庭審訊。
寧波進出口隨即指陳小敏透過假貿易騙取信用證,亦指交行香港分行在事先明知且應當知曉存在信用證欺詐的情況下,為上述信用證欺詐提供了便利,並非善意第三人。就寧波進出口的指控,交行香港分行只是由其代理律師出庭。對於交行香港涉及騙取信用證,該行發言人在回應傳媒查詢時指,由於已進入司法程序,故不評論,金管局亦暫未有評論。
陳小敏輕易透過假貿易騙取信用證,據該行高管表示,這正是銀行信用證交易方式中存在憑單付款,只處理單據而不涉及貨物的弊端,這也使得一些不法商人借此進行作假或以假單據騙取貨款,或以假信用證騙取貨物或騙取到銀行融資便利達到欺詐的目的。
內地《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熟悉運用信用證的知情人士指出,自去年開始,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到銀行貸款受阻,為了資金周轉,有企業會憑藉單據開證並套取資金,「其實貨物一直不動(指貨物存在但不存在真貿易),嚴重的根本就沒有貨物」。
消息人士指,陳小敏透過信用證騙取回來資金,是用作高利貸。類似陳小敏的個案是存在的,但他們通常是會申請較長日子的信用證,希望在「法定」時間內可賺取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