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擁有巨額財富是大部份人的夢想,80後已婚的王瑤,芳齡三十未到,3年多前拋棄i-banker筍工,向親戚朋友們籌得1000萬元,目的不是炒賣豪宅,或是投身股海,而是由零開始創業。她在金融海嘯後、股樓低沉之時,開設外界視為「偏門」的信貸公司,現時貸款總額滾存到3億元。 記者:陳皓怡
統計處一項調查顯示,做老闆的月入中位數僅9000元,低過打工仔,環球信貸董事王瑤身邊有不少幾百萬年薪的朋友均想創業,不過犧牲太大,所以只說不敢行動。她未被嚇怕,只因受白手興家的工業家父親所薰陶,「我覺得打工辛苦過家,雖然兩者要面對特長工時,但創業滿足感更大。」遺傳了創業DNA的王瑤更選了個守業老公。
曾任職摩通專湊豪客
畢業後第一份工是摩根大通的私人銀行服務,專注湊富豪客,客群是大中華地區擁有幾十球美金(數億港元)超高私人資產淨值的大客,「我上司要照顧20至30個客,由了解客人需要至設計投資產品,簡單至外滙買賣都係我哋嘅工作範圍。」金融海嘯後,打算尋找中國的機遇,「中國人傳統鍾意儲錢多過借錢,當時中國啱啱開放民間借貸,睇到好大潛力。」惟經過一大輪資料搜集後,發覺內地貸款規管尚未成熟,對貸款人保障低,故打算先攻本港市場。
資金主要由王瑤相熟的親朋戚友籌得,「佢哋當係一個有穩定回報的投資,唔想佢哋蝕錢,所以先喺香港做先。」按揭淨回報達15%以上,同時進行少量物業投資,這班私人投資者每半年開會研究加注多寡,不過加注金額她則不肯透露,「第二、三年開始都唔使加咁多,家銀行可以畀funding我哋,今年都唔使股東再加碼。」
由一千萬元滾到3億元,王瑤希望明年貸款目標達至7億元,後年超過10億元,終極目標追上同業龍頭。
創業時剛遇到樓價恐慌性急跌,王瑤反而認為是合適時機,「09年是樓宇按揭發展最好的時間,因海嘯並無影響基本面,所以接嘅生意大膽啲,按揭可以做到樓價九成以上,回報非常靚仔。」
針對中小企自僱人士
客路以中小企的自僱人士為主,「呢啲老闆搵到錢買到樓,不過問銀行借貸比較難。」客人由擁逾億元豪宅的業主到唐樓業主都有,一按和二按平均貸款金額分別約300萬和100萬元。各機構對樓宇按揭業務虎視耽耽,新鴻基財務等相繼加入,皆因回報高撇賬率低,「我哋步入第四年未試過撇賬,曾有3至5個個案告上法庭,但都填補到或是客人主動還錢。」
樓宇按揭行業盛衰與經濟周期剛好相反,「經濟好生意好,搵到錢時唔需要借錢;樓市好亦唔算正面,因為樓市好,最好的套現方式就是賣樓。」去年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和推出SSD(額外印花稅),苦了銀行,肥了信貸私人公司,「有客人在措施推出後買咗樓但欠嚿錢,搵番我哋做二按同上會。」
王瑤簡歷
學歷:
2002-2005 澳洲麥格理大學應用金融學學士及商業會計學學士(四年內完成兩個學士學位)
2006-2007 澳洲麥格理大學應用金融學碩士(主修企業融資及風險管理)
工作經驗:
2007-2009 摩根大通從事環球投資專業顧問
2009-現在 成立環球信貸出任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