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鋼價今年來持續下滑,惟鋼材產能不減反增,內地鋼鐵企業經營環境相當困難,儘管工信部有意對加工出口專用鋼材重啟「以產頂進」(即退還17%增值稅)政策救亡,惟分析員認為措施效用不大,因內地95%鋼材產品均屬內銷。 記者:陳韻妍
中鋼協會長朱繼民表示,上半年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僅23.8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減95.81%,扣除投資收益,內部估算鋼鐵業上半年實際虧損13億元,反映鋼鐵業正處於「水深火熱」。
95%鋼材產品內銷
為拯救鋼企,工信部擬恢復於05年取消的鋼材「以產頂進」政策,經批准的鋼企生產加工出口專用鋼材時實行全額退17%增值稅,用於出口的高端產品也有望獲得更針對性的稅務支持,以鼓勵加工出口企業使用國產鋼材。
憧憬中央出手救亡,鋼企昨跑贏大市,鞍鋼(347)彈高5.26%,馬鋼(323)及重鋼(1053)齊漲逾4%。不過,有外資分析員坦言,內地95%鋼材產品都屬內銷,出口佔比不多,故即使退稅屬利好措施,但對救助整個行業的實際幫助不大。
該分析員續稱,鋼鐵業產能過剩的問題短期無可能解決,因地方政府為拉動經濟不斷批出新項目,根本沒有理會項目是否賺錢,好像近日又有兩宗擴充鋼材產能項目獲批,故鋼企在鋼材產品供過於求下經營相當困難。
股價造好屬技術反彈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同意,他認為,鋼鐵業的基本因素根本沒有改善,鋼企目前已「衰到冇朋友」,像鞍鋼股價已由07年高位回落80%,目前鋼股只是技術反彈,不建議持有鋼股。
事實上,內地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在宏調下難望重回昔日光彩,對鋼材需求構成重大打擊,現時內地按9億噸以上產能計算,按5月份粗鋼日產水平,產能利用率不足80%,部份鋼企遂開始通過檢修等方式控制並減少產量,但鋼價仍未能止瀉。
未來資產管理鋼鐵股分析員劉曉寧解釋,雖然國營鋼企6月已開始減產,惟民企同時增產填補有關「缺口」,令7月首三周鋼價跌約8%,幾乎將所有煉鋼高爐推向虧損,相信鋼材在需求改善前,每噸鋼價將再跌200至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