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屆奧運都有運動員對賽會安排或賽果不滿的新聞,說實話,絕大多數奧運項目都必定有「人為」因素影響。我所指的「人為」,並不是造假或故意影響他人,而是每位參與者,包括運動員的親朋戚友、所代表的國家人民以及媒體,都不能有絕對客觀的分析,原因是運動員的戰績,及賽前所說的話,都會令人先入為主。
以今屆為例,賽前被媒體報道,以奪牌為目標的港隊體操王子石偉雄,其個人亦可能預設目標成績,令自己背負一定程度的包袱。運動心理學家李慶珠博士曾以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卡內曼的前景理論,說明人心所趨會是勝負的關鍵,結論是:「當人們面臨獲得之時,會變得保守;反之,當人們面臨失去,反而變得積極和進取。」
今屆中國體操男團的表現是最佳例證,他們在賽前面對滕海濱退賽,及陳一冰膝傷,令他們在資格賽排第6名。決賽時,他們分析自身形勢及調節作戰心態,豁了出去,以零失誤奪冠;日本反而在大好形勢下頻頻失誤,以致失落金牌。希望港隊能以此理論迎難而上!
陳敬然
前香港奧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