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心假期:不如轉踢仿真草 - 方柏翹

方心假期:不如轉踢仿真草 - 方柏翹

上月英格蘭足總通過批准部份球賽可在人造草球場進行,雖只限足總盃外圍賽,但已象徵仿真草在英超聯出現又近一步。事實上意甲、俄超等歐洲頂級聯賽已有仿真草場,香港真草場質素出名差,可否考慮加快「球場仿真化」步伐?

真草場質素惡劣

在香港踢草場,我見過場中可出現闊一呎的大窿,下雨後還住了隻青蛙在內;被凹凸不平的沙地弄至拗柴,更是家常便飯。就算是上季重開的旺角場,下雨後進行的甲組波一樣變成泥漿摔角。在這樣的場地進行訓練和比賽,對本地球員的質素怎會沒影響?
我曾就此詢問一些職業球員意見,部份表示對球員來說,轉踢仿真草或會不適應,尤其急停轉向時,對膝頭的負荷會加重。但我卻認為現在仿真草技術已很上乘,加上現在不少青年球員自細便在仿真草訓練,假以時日,球員適應問題該可解決。有時我想如果甲組聯賽全部在仿真草進行又如何?一來保養成本下降,二來場地質素不受天雨或使用率影響,長遠是否較划算?
上述講法可能有點冒進,但短期可行的,起碼可嘗試提升真草場質素。有球圈中人提議,以較新養草技術管理進行甲組比賽的真草場,並降低其公眾使用率。其實本港使用的大葉草,下雨去水太慢,連廣州的球場也早已摒棄並改用針草。但香港最大問題,是球場擁有和管理權都屬康文署,他們願意下幾大力度去改善草地質素呢?
文:方柏翹
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