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北京三聯書店慶祝八十大壽,最初留意的還是因為一百零二歲老人楊絳先生今年六月十日寫的這幅賀詞:「敬賀三聯書店成立八十周年」。三聯朋友傳給我看的,我看着真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後來這幅賀詞有人在網上傳開了,微博上不斷有人遙祝楊先生身體健康,有人祝賀三聯書店生日快樂,不亦樂乎。
作者為出版社週年紀念寫賀詞,本來是很普通的事。只是因為作者和出版社都實在不普通,好像誰都想沾染一下這樣一種福氣。沒記錯的話,三聯是一九八一年開始為楊先生出書的,先是《幹校六記》,接着《將飲茶》《洗澡》《我們仨》,好像都是三聯的老總董秀玉跑來跑去,到三里河楊先生家裡取稿送書,一九八八年我有幸第一次去看錢先生楊先生也是跟着董大姐去的。後來三聯一部接着一部,等到着手編印《錢鍾書集》時錢先生已病重在床,編務都由楊先生拍板定奪。近幾年好幾家別的出版社也重印錢先生楊先生的書,但像我這種固執的讀者只會記得三聯。我手頭還有一本是錢鍾書題寫書名,楊先生寫序,三聯出版的《傅譯傳記五種》精裝本,記得是范用先生送的,我很喜歡這本書,總一廂情願地認為這種品味是三聯出版的象徵。
三聯朋友傳來的另一幅賀詞是遠在普林斯頓的余英時先生於端午節後五日寫的,值得抄錄一遍:「三聯書店自始即以創闢新知為世所重,上世紀八十年代三聯創新之旨未變而復增出兼容並包之精神,自是以來業績益為輝煌,隱然為中國學術思想導其先路,不亦卓乎。茲值三聯八十周年紀念,謹借龔定庵詩略易數字以當賀詞,詩曰: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我願三聯重抖擻,不拘一格送書來。」讀者不難讀出余先生話中有話語重心長,其中「復增出兼容並包之精神」句仍看得出余先生對三聯印行《陳寅恪集》的感激。而余先生把他自己最精華的著作都交由三聯出版「余英時作品集」,更看出他對三聯的偏愛:《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朱熹的歷史世界》《文史傳統與文化重建》《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中國文化史通釋》。余先生的著作在大陸洛陽紙貴,多家出版社都搶着編印不同的版本,我偏心,常翻閱的仍是三聯的這幾冊。
子曰「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八十呢?孔子不語。三聯書店是否仍能如余先生所說為「中國學術思想導其先路」,微博上章詒和女士說「難」,我則對三聯朋友總是充滿信心。
來稿請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