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離家地獄集訓 屈手腳狂哭

自小離家地獄集訓 屈手腳狂哭

玉不琢,不成器。中國炮製金牌運動員,更從小訓練,而且極度嚴厲,甚至可說殘酷。
1980年代起,中國朝體育強國之路進發,令學校老師留意和上報「骨骼精奇」的可造之材,一些幼童小至4歲就要跟父母分離,入讀全國各地3,000所寄宿體校,像葉詩文6歲入讀杭州陳經綸體校,就因天生四肢特長大手大腳。對體校的學生,教練首先任務是給他們「洗腦」,每天受練都對着貼在牆上的一個碩大「金」字,要他們認定人生目標是奪金牌和為國爭光。為了爭勝,孩子接受哪門體育訓練,是由教練決定,葉詩文本來就被視為「田徑小苗」,後變泳將。

為了金牌,孩子們吃盡苦頭,涕淚縱橫。互聯網

不管多痛多累,都只能一邊哭,一邊忍耐。互聯網

沒有鋼鐵的意志,練不成柔軟的身軀。互聯網

嚴苛像19世紀監獄

葉詩文和所有體育小將,都要接受極嚴苛操練,每天大部份時間都在受訓,一個動作可能要重複幾千幾萬遍,不只流汗,更會因被硬來屈手曲腳流淚,有前運動員說教練會打人。嚴苛訓練下,葉詩文7歲已能做20下引體向上,那是大多健壯成年人做不到的,而且每天練水數小時,在泳池「清洗」時才可停下來。
體能和技術,小將言行態度都受到操練,學懂不動聲色,不能露出弱點,不能露出痛苦神色,在裁判面前舉止更要無懈可擊。英國奧運前划艇金牌得主平森特多年前參觀中國體操運動員訓練,形容嚴苛得像19世紀監獄,「令人不安」。英國《每日郵報》

優美的動作,由汗與淚交織出來。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