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屯門區議員兼屯門鄉事委員會第一副主席陶錫源,被指未獲正式授權下,恃着已去世父親為屯門天后廟司理之一,聲稱仗義「管理」古廟財政達10多年,其間賬目混亂;至近月有村民要求查數,始發現逾百萬元公款不翼而飛,有村民不忿向ICAC舉報,要求徹查。記者:黃學潤 馮樂琳
位於屯門舊墟的天后廟,分別以「天后宮」和「口角廟」名義持有,分成5股,由區內10條鄉村共同持有,包括泥圍、紫田村、青磚圍及藍地等,分別派代表擔任11名司理。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司理名單自92年至今未曾更改,其中六人已去世,包括陶錫源父親陶福添,餘下司理都是老村民。
承認廉署介入調查
去年9月,有人投訴屯門區議員陶錫源私吞廟宇財產,陶起初以口頭交代,其後兩次就賬目問題召開會議;但佔有一股的紫田村村長鄧德森發現,陶錫源交出的全新數簿,首幾頁完全空白,有記錄部份明顯是一次過書寫。從賬面計算,天后廟盈餘應為370多萬元,但銀行存摺只有260多萬,百多萬元不翼而飛;陶解釋是用作過去10多年,每年20多萬元支付天后寶誕的活動費用。但根據其說法,賬目上的結存金額又不脗合,故被人質疑他挪用公款。
鄧德森質疑陶錫源既不是司理,又未獲司理授權管理該筆公款,10多年來從未開會核數,拿出的賬目收支失衡,有失村民信任,「身為有名望的地區人士,竟毫無誠信!」陶錫源則向《蘋果》記者稱:「正式管理唔係我,我係協助!」他承認廉政公署正調查事件,但稱「如果真係有問題,ICAC搵咗我啦!」
司理要求查數被拒
對於陶錫源聲稱協助管理財政,有司理指多番要求查數,都被拒諸門外。該司理無奈地說:「我做司理竟然唔俾我睇條數?」報警求助又不獲受理。代租屯門舊墟三幢村屋的胡丁有則表示,10多年來由他將支票轉交陶錫源親自收取,而支票未有在「或持票人」上劃線,即可存入任何戶口。
此外,陶錫源以「天后廟嘗產管理委員會」名義召開會議,出租物業以「天后宮(常產管理委員會)」簽約,卻以「屯門口角天后廟章」簽發收據,名目多多;陶聲稱,有長者認為天后宮和口角廟「唔好聽」,故改以天后廟嘗產管理委員會運作,他強調名稱非「生安白造」,惟記者發現全部名稱均無註冊。
律師梁永鏗表示,如果自行成立一個團體,而沒有公司或社團註冊,所簽合約毫無法律效力;無論當事人是否司理,若涉嫌偽造賬目或挪用款項,可被控盜竊罪,最高刑罰監禁10年,被挪用的款項則可經民事追討。若有人涉嫌偽造文件,並予以使用,則觸犯刑事罪行條例,最高可被判監14年。
話你知:400年古廟 見證屯門發展
「口角天后廟」位於屯門舊墟,早於明朝時期興建,當時陶氏族人在屯門經營鹽業,與漁民聯繫緊密,因此兩者合力擴建該廟。
根據天后廟內的石碑記載,清朝康熙36年(即1697年)曾經重修,古廟至今有近400年歷史,其後屯門各圍村曾先後集資重修古廟。
興建之初,天后廟背山面海,其後屯門區發展為衞星城市,政府在舊墟一帶填海,大興土木;至80年代,天后廟附近興建大量新道路和高樓,也形成天后廟成低窪地勢,天雨時導致水浸,風水也受影響,故於1989年7月定出重修計劃,將天后廟地台填高。
陶父陶福添撰對聯
在天后廟門外掛上兩對對聯,分別由鄧德森的祖父鄧聯桂,以及陶錫源的父親陶福添撰寫,兩人都曾參與籌備重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