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街上走一轉,馬上香汗淋漓,皮膚很易出粒粒疹子!亂塗藥膏不太奏效?其實皂液的化學物同樣是元凶之一,不如嘗試反璞歸真,親手以香花、草本製作肥皂,能舒緩炎症之餘,還有潔淨之效。
記者:張文蕙
攝影:蔡家輝
模特兒:Ruby
DIY肥皂 pH5-7用得
氫氧化鈉溶於水時會產生放熱(超過70℃)及揮發等反應,所以DIY肥皂時,必須在室外及戴手套處理,使用的器具亦應以不銹鋼器皿為主;Vic又教路:「脫模後等4-5星期可用,你可用酸鹼度試紙測試,介乎pH5-7就為佳,乾性皮膚最好用pH4.5-5,油性則pH5.6-6.6。」
Steps
可可脂 軟膚抗炎
VCAromatherapyWorkshop主理人VicCheung指,做香薰肥皂並唔深奧!基本材料有油脂、水同氫氧化鈉。氫氧化鈉為鹼性物質,來源天然,由海鹽電解分離後取得;當它與油脂混合便會產生「皂化」化學作用。呢個過程會自然產生約25%令皮膚補濕的天然甘油,神奇吧!
每種油脂做皂會有唔同功效!例如乳木果脂可修復皮膚、抗衰老、防曬;可可脂能軟化皮膚,有抗炎之效;椰子及棕櫚油則潔淨力夠強!製造時每種油約10%-25%,自己整,就可因應個人皮膚需要而作出增減。Vic提醒,再加入蜂蠟有抗菌及保存更久之效,但用量以3%為限,過多會令肥皂成品過硬、影響起泡。
用皂較慳水
SOAP源於古羅馬傳說:在Sapo山上,村民會殺牲畜祭神,雨水將祭品中的動物油脂與灰燼混合,下雨時冲刷入河中,婦女們發現於河中洗衣服時較潔淨,因而發明了肥皂,SOAP此名亦源自Sapo這個山。
好多人認為共用肥皂唔衞生,《紐約時報》曾引用研究證明,事實並非如此!研究人員將大量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種在肥皂,然後安排16人用以洗手,結果顯示佢哋嘅手,全部都無呢兩種細菌。原因係肥皂結構一邊親水、一邊親油,親油部份會洗走皮膚油污,當冲水時,親水部份會將油脂及細菌帶走,變成無菌!相對皂液還有一個好處,用皂液好易會按多了,日積月累下好易造成化學物殘留,而且需要用更多水作冲洗。
蓮花水塞 靈性浴室
香皂令皮膚變好,亦令人輕鬆,加上浴室各式得意用具,洗澡變成最私密的個人樂園。
a.VCAromatherapyWorkshop(27911932)
b.Homeless(28908789)
c.Lost&Found(2997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