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釀酒商爭奪版圖的戰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釀酒的確是一項毛利奇高的行業,尤其是當酒廠規模越大及市佔率越高,其毛利率亦會越高。以龍頭百威英博(ABInBev)為例,酒廠的毛利率高達58%,即賣出一元啤酒,公司淨袋0.58元,相當好賺。所以釀酒商各出奇謀攻城掠地,整合戰已蔓延至新興國家,酒商爭相在亞洲、拉丁美洲以至非洲進行「圈地運動」。
喜力或需提高作價
荷蘭釀酒商喜力(Heineken)月中宣佈與生產泰國象啤的酒商ThaiBev爭長短,以51億坡元的高價從新加坡Fraser&Neave(F&N)手上收購虎啤釀酒商APB。對於喜力來說,這顯然是一場許勝不許敗的收購。消息公佈後,F&N表示要多點時間考慮,大同估計喜力最終很有可能要付出更高的價錢,才能成功收購APB。但對於負債比率仍然偏低的喜力來說,為了購得心頭好從而進軍亞洲市場,要提高作價仍算相當化算。
亞洲市場增速驚人
喜力在新興市場的份額相對較少,要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打入亞洲市場。現時亞洲市場僅佔喜力總營運利潤的7%,而APB正好符合喜力的策略,該公司在印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市場均是龍頭,收購會為喜力省下不少力氣。
據業界數據顯示,亞洲現在雖已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但增長速度仍然驚人。而中國、越南、泰國以及印度對啤酒的需求更一直節節上升,估計去到2016年,亞洲市場的增長率每年仍有4.8%。反觀歐美市場,啤酒銷售受到經濟不景氣拖累,近年都接近停滯不前。
其他大型啤酒商亦動作頻頻,百威英博剛於上月宣佈以201億美元收購釀製Corona的墨西哥酒商GrupoModelo,一躍成為拉美洲第二大經濟體的釀酒龍頭,反映酒商十分願意以高價收購拓展新興市場。而由中國廣東省政府控制的金威啤酒亦表示有意賣盤,惹來不少國內外酒商虎視眈眈,業界未來的併購及整合活動將非常熱鬧。
事實上,在1998年以前,10大釀酒商的全球市佔率僅得34%,而今年市佔率已大幅增加至60%。當中四大龍頭包括百威英博、南非米勒(SABMiller)、喜力及嘉士伯合共的收入佔整個業界逾半,造成寡頭壟斷的情況,競爭雖然越來越激烈,但卻十分受投資者寵愛,在環球市況如此波動下,四大酒商今年股價勁升逾20%,其中百威的股價更升近四成,屬於值得投資的板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