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ke

Choke

最近常常留意有關奧運會的報道,其中一本美國時事雜誌出了奧運特輯。亞洲版的封面用了日本女子足球隊10號球員澤穗希(HomareSawa)的大腳抽射,再翻開內頁,其中一版的標題是「Lolo'sNoChoke」。第一反應是美國人也用「Chok」?啊,原來是「NoChoke」!
「Choke」的意思是嗆喉,或者是俗稱的「濁親」,如果用來形容運動員,就是代表比賽時因壓力而嚴重失準的意思。至於Lolo,是指美國跨欄運動員LoloJones。她在2008年北京奧運的100米跨欄項目中,起步後一直領先對手,但當知道自己有機會贏出的時候,突然緊張起來,結果在尾2的欄失準,最後只得第7。

「Choke」,其實經常發生在運動員身上,尤其奧運會這個4年才出現一次的舞台,運動員面對極之沉重的壓力。記得香港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說過,要成為一位世界級的運動員,就要能夠承受像奧運會一樣無比的壓力。而choke的原因可能是比賽中途受對手影響而分心,亦可能是壓力太大而怯場。
至於今屆奧運,幾位世界級泳手,也有出現疑似「choke」的情況。賽前信心爆棚的朴泰桓,在400米自由泳中,初賽首先疑似偷步而被取消資格,之後雖然上訴得直,但在決賽被中國的孫楊「屈機」,得第二。另外就是費斯的400米個人四式,竟然大熱倒灶三甲不入!究竟他們是太Chok或是Choke,只有他們才知道了……

蔡曉慧
TVB及香港電台奧運主持

費斯400米個人四式三甲不入,是「choke」之過?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