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類生物,於亞熱帶及東南亞很常見,外形似海綿,懂得偽裝貝殼、珊瑚,最快幾秒時間就可變成四周環境的顏色,雖然「唔靚仔」,但顏面鮮艷,加上不太活動,所以成為潛影界明星。
專家指應放任受傷生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圖)回應事件指:「呢條娃娃魚能夠喺魚網中自出自入生活,可能因容易搵食物,所以個網能夠成為佢生活嘅地方。」又指娃娃魚胸鰭發達有力、用鰓呼吸,能夠水底爬行。
她續稱,因牠沒有牙齒,只利用頭上類似釣竿的器官感應,捕食方法較被動,會等待有魚仔游過時才張口,以吸入整條魚的方式進食,所以喜歡於珊瑚底、多魚仔的地方生活,方便覓食。她認為任何情況下,潛水員應用欣賞角度去觀賞海底環境,就算遇見生物受傷,應該任由牠在大自然環境中治療。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