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朋友談起最難忘食肆,我不期然想起在大埔道中文大學對開的雍雅山房。雍雅山房在早幾年前結業,但相信是不少朋友的集體回憶。以前我每次帶朋友到那裏吃飯,年紀較長的通常會跟我談起到雍雅山房拍拖和求婚的過程;年輕的則喜歡坐在它的露天位置,小朋友在那裏走來走去,或觀魚或爬石山,成人遠眺吐露港和馬鞍山風景,好不寫意。
在天色清朗的日子,坐在雍雅山房的膠椅上享受凉風,與朋友聊聊天,緬懷一下,時間很快已過去,彷彿已離開了香港,遠離煩惱一樣。
我第一次去雍雅山房是在大學迎新營的晚上,最後一次是沙士時候。當時大家人心惶惶怕出外吃飯受感染,雍雅山房室外空氣流通,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那裏的燒乳鴿、煎封豆腐和乾炒牛河實在令人難忘。
雖然它已結業,不過許多人不知,原來沙田大圍的楓林小館與雍雅山房是同一老闆,所以仍能在那裏遇見不少雍雅山房的舊侍應,猶幸以前雍雅山房的名菜,仍能在楓林小館尋回。
其實楓林小館也是很值得去,名字充滿詩意,裏面的裝潢也與別不同,古色古香,非常優雅。它的燉螺頭湯、乳鴿和椒鹽蝦也做得很是好吃,更難得的是廚房的水準非常穩定,鮮有失手。
以前我在劍僑大學的恩師ProfessorPaykel是精神科的一代泰斗,每次來港也指定要吃楓林小館的中菜。我最愛它的煎封黃腳鱲,香口得來又保持魚的原味,早幾個月很難得在那裏吃到在長洲附近捉到的白鱲,鮮味魚味和口感都無懈可擊,簡直是人間極品。
我的兩名女兒最愛吃它的煲仔飯,小女兒平日不太愛吃飯,但每次來到這裏也會添吃兩三碗,做爸爸的看在眼內,當然滿心歡喜。
精神科專科醫生 李德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