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30屆奧運會今晨揭幕,當全城目光聚焦倫敦之際,有一批無聲的人默默奮鬥,他們有人曾披上港隊戰衣南征北戰,渴望透過比賽帶來尊嚴和認同。他們是香港聽障運動員,將參加明年保加利亞聽障奧運會,他們至今一塊錢的經費都沒有。記者︰關震海 蕭逸居 邱錦綉
出戰上屆(09年)台北聽障奧運的朱芷茵(29歲),是女子籃球隊長,「因為係聾人,乜資助都冇,教練費自己畀,連場刊都要籌錢印!」她渴望出賽為港爭光,但苦無資金:「成日求人哋贊助,好似乞錢咁!」球隊現被迫解散。
香港聾人體育總會是政府指定參加國際聽障運動賽事的團體,總幹事謝黃寶儀無奈表示,上屆聽奧港府只撥出十萬五千元資助40多名運動員,她只能將錢盡量平均分配,「資助實在太少,籃球同足球隊人數太多……我哋只能將資助分畀精英運動員,好似跆拳道、乒乓球同羽毛球」。
奪銅牌僅與曾德成聚餐
上屆勇奪男子跆拳道58公斤以下級別銅牌的何念澄,是香港聽障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取得的零的突破,他的獎勵是政府的一封讚揚信,還有當年任民政局局長的曾德成為香港亞運籌備,而往台北取經時,順道請聽奧團隊吃了一頓飯,和一張飯後合影。念澄爸爸苦笑說:「當咗係鼓勵了。」
對於念澄來說,他記得的是成功背後的辛酸,當年若沒有籌來的四千元盤川,實在難以起行。「教練費都係要自己畀,父母又退咗休……」。
在IVE就讀機電工程的念澄(19歲),現在一星期兼職三天任跆拳道助教,儲錢準備明年的保加利亞聽奧。韓國教練朴俊圭向記者說:「香港政府很有錢是吧!韓國運動員獲獎,政府會即場派發獎金;台北運動員也有獎金,為何香港運動員沒有?」康文署回覆記者查詢時稱,奧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東亞運動會和殘奧會得獎者會獲發現金獎勵,聽奧並不包括在內。
下屆2013年保加利亞聽奧正接受報名,但運動員卻為經費苦惱。聾體會總幹事謝太估計政府最多資助十萬元,跟上屆差不多。往年影星劉德華、明星足球隊都熱心捐助,但仍不夠;運動員今年又要籌錢。她估計每名運動員要自費1.6萬元,否則休想為香港爭光。
話你知
宣揚公平屬世界性賽事
「以體育爭取平等」是國際聽障運動總會的宗旨,其前身為國際聾人運動總會,1924年成立於法國巴黎,目的是讓聽障選手聚首一堂,以文化及語言弱勢族群的身份努力,為達到運動競賽的巔峯而奮鬥,希望透過體育比賽,宣揚公平。至2001年,正式改名為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屬世界性賽事。
香港亦於1983年成立香港聾人體育總會,翌年加入國際聾人運動總會。上屆2009年台北聽障奧運,亦有30多名香港運動員參加兵乓球、羽毛球、跆拳道和籃球等項目,當中年僅15歲的何念澄更奪得男子跆拳道58公斤以下級別銅牌,為港隊取得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