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醫護左右不分開錯腦

烏龍醫護左右不分開錯腦

【本報訊】公立醫院今年首季發生34宗醫療事故,較去年第四季多約一成。其中有醫護人員擺烏龍,治療右腦有血塊積聚的病人時,錯誤地在病人左腦動手術;同期有三名病人,手術後分別被遺留紗布、棉花球和金屬環於體內。另有一名衝急症室內地孕婦因不諳藥物英文名稱,與醫護溝通誤會,用藥後嘴唇腫脹和痕癢。

手術期間才知出錯

醫管局昨於最新一期《風險通報》中披露,今年首季一名頭部受傷病人,於公院接受腦掃描後,發現左腦有血塊積聚,但無即時風險,遂被安排於腦神經科診所跟進;後來病人左腦血塊體積縮細,卻被發現右腦有新血塊積聚,須動手術移除。
手術期間,外科醫生、麻醉師和護士三人齊齊擺烏龍,錯誤地於該病人的左腦動手術,負責的醫生直至發現病人左腦的血塊體積細小,才知出錯,立即於病人右腦補做手術,幸病人無礙順利康復。
同期另有三宗病人被遺留手術工具於體內事故。其中一名病人接受右肩關節緊急手術時,醫生於其傷口放入一塊紗布,卻無知會其他醫護;護士點算工具時,雖發現少了一塊紗布,負責醫生卻無示意。

今年首季,公立醫院發生三宗遺留手術工具於病人體內事故,包括一個金屬環。

公院醫療事故頻生

手術後病人接受X光檢查,才發現紗布被留在其肩內,需再做手術移除。其餘兩宗個案則分別被遺留一個直徑3.5毫米的金屬環,以及一個棉花球於體內。
今年首季事故中,13宗牽涉錯誤為病人處方已知可致敏藥物,其中一名內地孕婦衝急症室分娩時,稱自己對「頭胞」和「甲硝唑」兩種藥過敏,醫護人員不清楚這兩種藥的英文名稱,結果處方出錯,該孕婦用藥後因過敏導致嘴唇腫脹和痕癢。另有兩宗藥物事故,因實習醫生和新畢業護士經驗不足,令病人接受的藥物劑量最多超出正常九倍。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醫管局風險通報制度實施多時,但仍事故頻生,反映前線醫護的工作態度有問題,「對病人安全唔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