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今年奧運沒甚氣氛,但對於堅貞的奧運支持者來說,不用傳媒推波助瀾,四年一度的奧運都在心中的時間表上,每逢奧運年,他們會安排假期,親身飛往現場!不折不扣的奧運支持者潘漢唐,最愛乘着奧運旅行,1996年亞特蘭大、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今年的倫敦都有他的足跡……雅典始終是他的最愛,因為在這奧運發源地,他學懂更快更高更強的道理。
撰文、攝影:林喜兒(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潘漢唐Profile
喜歡周遊列國,他說自己有旅遊基因:生於重慶,後居成都,再到香港,後定居台灣,曾在美國念書,如今在香港工作,驛馬星總在動。從商的他身兼亞太台商聯合總會創會總會長,公務繁忙,外出公幹卻懂得忙裏偷閒,抽空遊歷世界。著有《世紀之初》記錄旅遊隨筆。
電視以外看奧運
潘漢唐從小已喜歡奧運,「小時候在台灣很喜歡看奧運會,除了本身是運動愛好者外,因為當時出現了幾位揚威國際的台灣運動好手,像十項全能的楊傳廣、短跑高手『飛躍羚羊』紀政,令我看得特別投入。」他不只喜歡看,也渴望到奧運主辦國旅遊,四年一次的奧運必定成為旅遊目的地,「我在美國念書期間舉行的幾次奧運也打算去看,例如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原本打算從紐約駕車八、九小時去看,結果要考試不能去。之後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及1992年的巴塞隆拿奧運,我也剛好有時間去看。1996年我要參加兩個會議,一個在芝加哥,一個在倫敦,而中間剛好有10日空檔,於是我便專程飛到亞特蘭大看奧運!」
最愛看背後故事
為期近半個月的奧運,潘漢唐會選擇配合開幕或閉幕的日子遊覽,「基本上我的興趣很廣泛,籃球、足球、網球、短跑、跨欄和十項全能都是喜歡看的項目,還有馬拉松,你知道42公里的馬拉松其實背後也有故事嗎?」關於奧運的故事,你大概可上網查個夠,但潘漢唐喜歡奧運旅遊,主要是因為喜歡看歷史及人物故事,「奧運背後的歷史故事對我來說最吸引,也成就了探索西方文明的深度旅遊。」
數數看,1992年巴塞隆拿、1996年的亞特蘭大、2000年的悉尼、2004年的雅典,都是潘漢唐乘奧運作計劃的旅遊,不過他說印象最深刻的是雅典奧運之旅,「那次是我精心安排的旅程,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點,除了看運動會,我還特別安排每天住在不同的島嶼;特別是伊利亞德和奧德賽,我用行動重溫一次古希臘人荷馬兩部不朽史詩,完了一個心願。作為奧運發源地的雅典,其實也帶着濃厚的神話色彩,單是名字雅典,背後也有故事。」
原來雅典城未命名時,當地的居民想為自己找一個保護神,並以祂為命,應徵的有兩位神,一位是天神宙斯的哥哥海洋之神波賽頓Poseidon,他將三叉戟變出一群光耀奪目的白馬,象徵權力與征服。另一位是和平女神雅典娜,她將長槍插在土地上,然後將長槍變成一株株茂密的橄欖樹,橄欖樹在希臘象徵和平。不用多說,從此這城市叫雅典,「所以和平就是現代奧林匹克,是全人類追求的,而奧運的不朽金句:三個拉丁字Citius、Altius、Fortius,中文意思就是「更快、更高、更強」。這個奧運精神對我影響很深,成為了我的人生座右銘。
不愛直達 愛兜兜轉轉
潘漢唐喜歡一個人旅遊,但經常會碰到OlympicsFriends,那就是四年一見的朋友,在當地相遇然後一起遊玩,有時碰到熱情的當地人士,又會主動帶他四出遊玩。潘漢唐說旅遊的有趣地方是旅程,我們時常會選擇方便快捷的路途,最好是直接到達,但他卻不怕左轉右轉,「之前到雅典,我的方法是這樣的:乘飛機到羅馬,然後坐火車到那不勒斯,再坐車轉船到達希臘。」雖然以奧運為名,可是他的目標從來不只一個,且不會錯過沿途風光,「好像今次倫敦奧運,我不會住在倫敦市內,反而會到周邊地方如牛津,駕車也是一小時左右,很方便,又可避開倫敦的人潮。」
公務偷閒之旅
公務纏身,要繼續周遊列國便要懂得利用時間,「最常用的方法是趁出外開會到當地旅遊,好像之前去柬埔寨開會就順便遊吳哥窟;到廈門開會會乘機打高爾夫球;又試過周末飛印度兩、三天,為了看跟釋迦牟尼有關的勝地。今天我們可以坐直航到新德里然後坐火車到其他印度城市,你可知道從前釋迦牟尼第一次傳道行了49天,唐三藏到印度取經用了19年,今天我們只需用一天!」旅行也就是過程,潘漢唐說自己第一次出發到美國讀書,過程也是一次旅行,「在台大畢業後,當過兵便到紐約讀書,當時我先從台灣飛到東京,在日本玩了一陣子,然後飛到夏威夷,又停下來遊覽,之後再到洛杉磯,最後才到紐約。」
有人喜歡自然風光,有人喜歡名勝古迹,對潘漢唐來說,只要跟文化歷史有關的,都會成為他的目標。提到下一個目標,他說:「北歐吧!因為諾貝爾獎!而且北歐國家的公民意識很強,值得去感受一下。」身上帶着歷史人物的故事,透過眼睛去印證、去感受、去想像,走過一個個城市,又帶來一個個故事,現在,他走到了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