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餘業:紙上談英 皇冠處處尋

港英餘業:紙上談英 皇冠處處尋

國民教育爭議的源頭,或者是國民身份認同問題;而所謂身份,又具體不過一張身份證。說來迂迴,這張說明「香港人身份」的證件的誕生,跟1963年前中共建國其實有莫大關係;而今日的智能身份證,皇冠當然不見了。

記者:劉嘉蕙
攝影:黃子偉

儲紙收藏家

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地,玩收藏絕對稱得上是奢侈嗜好,要玩得慳位,香港收藏家協會執行委員劉銓登選擇儲紙──從郵票、戲票、明信片、彩票、利是封,到港英年代政府文件、電報、電費單……總之塞得落文件夾的他都儲。為免散收收容易丟失,他把文件按種類及年代放入透明活頁文件夾妥善處理,至今存量逾300本,「我淨係儲紙類,因為其他嘢無位擺,屋企人起初都有鬧,話我做乜儲埋啲垃圾。其實好多嘢我唔係特登儲,只係留起唔丟,好似呢張駕駛執照就係私伙,好多人一換牌就丟咗張舊嘢,我就全部留起晒,家先有得睇番。」

劉銓登

■民間製作的復刻版李小龍駕駛執照。

■今日香港市民要過大海,使用e道過關方便快捷,五六十年代則需準備回港證,圖中地點為昔日港澳碼頭海關。

■(左)1940年代未有身份證時發出的居民證。
■(右)出境後回港用的「回港證」,由警務處簽發。

■印有港英年代殖民地徽號的出生紙,如今成了97前出生香港人的「紀念品」。昔日是「橫度」版,有皇冠,手寫填上個人資料,加上舊年代職員各具風格的英文潦草簽名,在電腦時代已不復見。

■1960年代的駕駛執照,皇冠皆在,左邊藍色為臨時執照,右邊黃色是正式執照,硬皮布面製作,凸顯矜貴。

■執照有多頁,每次續牌,職員會在空白頁蓋印,有點像今日的護照。相比之下,特區駕駛執照雖攜帶方便、耐用,但設計卻略嫌呆板。

偷渡潮引發身份證

劉銓登是30年代人,見證文革期間香港人口湧入,對本土人口變遷特別有感覺,一批50年代打後的人口證明文件是他的得意珍藏,「早期香港無咁多證件,係到咗1950年代大陸人湧入香港,人口突然增加,香港政府要登記人口,先出現不同的格式及規定。記得以前出入澳門,要有回港證;返一次大陸,要問東問西講清楚做乜、喺口岸等好耐先可以返去;申請護照仲麻煩,要兩個英籍人士授權先同你搞,點似得家,一張智能身份證就搞掂晒。」
今日智能身份證約信用卡大小,方便放入錢包;記得上一代身份證,面積尷尬,許多人為找個啱Size的錢包苦惱不已。看見面前三尖八角的身份證、硬皮駕駛執照,好奇以前的人如何把這麼多乜證物證帶上街?「以前香港人出街唔使帶身份證,係70年代尾多咗非法入境者,政府先喺1980年在香港引入「即捕即解」措施打擊偷渡,同時規定人人要帶證出街,預備差人查證。」

■1950年代開始的偷渡潮,間接引發了香港身份證的出現。

■1950年代的香港,市面雖不比今日的繁榮昌盛,但相比政局動盪的中國內陸,也算得上是一片移民天堂。

六代見證身份變化

第一代(1949年-1960年)
紙製身份證

香港於1842年開埠,但身份證卻在一個世紀後的1949年才出現。在此之前,香港政府並無限制內地居民移居香港,亦沒有進行人口登記。直至1949年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短時間內大批內地人移居香港,港府始實施邊境管制,限制內地居民入境。同時向香港居民發出身份證,首批簽發對象是公務員,其後擴展至全港市民。
第一代身份證用硬卡紙製造,中間對摺,封面以人手寫上姓名及地址,打開後有相片、指模、年齡、國籍、職業及性別,證上沒有顯示期限。市民如需要更改個人資料,職員會簡單以紅筆劃去原有資料,並在旁邊或空白頁更新詳情。

第二代(1960年-1973年)藍男紅女

由於人口急促增長,第一代紙製身份證容易損毀,政府於1960年重新進行人口登記,同時第二代身份證面世。
第二代身份證的資料以打字機填上,證件過膠處理,製作不如第一代的「陽春」。身份證正面是相片及指模,背面印有中英文姓名、中文電碼及簽發時的年齡。第二代身份證最大特色是男女有別,男士身份證是藍色、女士身份證則為紅色,性別一目了然。政府亦同時推出面積較小的兒童身份證,兒童身份證所記載的資料不詳盡,有姓無名,亦沒有個人身份證號碼。

第三代(1973年-1983年)統一身份證

1973年,政府發出第三代身份證,作出多項統一:取消以顏色區分性別、取消印製指模,成人及兒童身份證採用同一式樣,兒童也開始擁有獨立的身份證號碼。

第四代(1983年-1987年)電腦化年代

針對非法入境問題,1983年入境處推出第一代電腦身份證,以先進保安紙製造,加強防偽。同時政府為每名市民建立完整個人資料電腦檔案,提高核實身份時的效率。但因政治因素,第一代電腦身份證於四年後匆匆改版,也成為壽命最短的身份證。

■第一代電腦身份證原有凹凸邊設計,後因天氣潮濕、水氣透過膠膜滲入身份證內,溶化資料,結果該批證件需立即回收。

第五代(1987年-2003年)去殖身份證

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香港人國籍問題得到落實,為讓身份證可以過渡九七,港府於1987年推出第二代電腦身份證,設計跟第一代大致上無異,最大分別是取消了殖民地徽章。

第六代(2003至今)
智能晶片

2003年,智能身份證誕生。身份證上的晶片儲存持有人的個人資料,除可用作出入境,還可充當公共圖書館圖書證及網上電子證書。隨着智能身份證投入服務,第二代電腦身份證於2008年11月全面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