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昨公佈,自8月起准許本港銀行向非香港居民提供人民幣服務,相關客戶除可透過離岸價(CNH)無限量兌換人幣外,更可獲銀行給予各類別人幣貸款,是現時本港居民按《清算協議》(MOU)下未能享受的服務。
銀行界認為,開放非本港居民開戶,尤以對私人銀行吸納手持不少「人仔」的東南亞華僑客,可能產生立竿見影作用,有利擴闊本地資金池「水喉」及促進新產品發展。
非本港居民獲提供的人幣貸款,據悉包括私人貸款、按揭及股票孖展等各類活動。本港居民則維持MOU下,每日經在岸價(CNY)最多兌換兩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原有安排。
非港人兌換無限但港人受限,是否不公平?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解釋,兩萬元兌換窗口是香港獨有安排,有助穩定資金池供應,本港居民按MOU每日最多可滙八萬元入內地的同名賬戶,非港人則不獲此資本項下的靈活處理。去年香港居民滙款到內地的每月平均金額為36億元。
有助吸引東南亞資金
對於兩類客戶兩個兌換價,會否存在相互套利?他同意理論上可以做到,但現時兩個滙價差距有限,客戶亦要承擔信貸風險,滙款等費用也會令圖利空間有限。
金管局助理總裁朱立翹補充,若本港居民也用CNH無上限兌換,八萬元滙款可能不再適用,或要因而修改MOU,令問題更複雜。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不少東南亞地區的私人銀行客戶皆持有人幣,若在港開戶放行,可能產生即時正面作用,吸引他們參與本地人幣產品投資。至於非本港居民獲准貸款,他預期待人幣計價新股面世時,孖展借貸才會較顯著。
星展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存款及有抵押貸款高級副總裁陳偉思亦說,非本港居民可在港開設人幣存款戶口,有利本地人幣資金池壯大,加上內地進入減息周期,內地客有更大誘因到港開立人幣存款戶口。倘未來CNY及CNH滙價差距拉闊,不排除有人以兩個滙價操作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