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購LME 爭議聲中過關

港交所購LME 爭議聲中過關

【本報訊】以13.88億英鎊(約166.83億港元)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港交所(388),昨宣佈獲LME股東以99.24%的支持票通過,預計在英國金融業管理局批准後,交易有望今年第四季完成。惟證券界人士認為,港交所是次收購弊多於利,更預期股價三年內難以翻身。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透過新聞稿表示,收購LME後,希望延續其在全球商品市場的領導地位,港交所將協助LME在亞洲以至其他地方擴展業務,預料對雙方均有大量商機,亦可為股東創造價值。
不過,市場以至股東似乎持相反看法,回看6月15日港交所宣佈收購後首個交易日,港交所股價逆市大跌4.45%已可見一斑。由6月15日至昨日收市,港股接近「點穴」狀態,僅微升0.37%,惟期內港交所卻跌7.21%。

市場料失守紅底股

對於是次收購LME,市場已有不少質疑聲音。靈獅控股主席黃偉康直言:「LME天價賣,港交所癲價買。」他批評,LME本業與港交所專業不同,惟近年本港不少半新股掛牌不久出事,加上近日港股日均成交僅400餘億元,認為港交所未有做好本份,料股價紅底不保。港交所昨收報101.6元,微升0.1%。
投資者亦擔心港交所年內要為收購配股甚或供股,未來兩年盈利或被攤薄;港交所曾表明「預期日後將通過發行股票及債券」集資。黃偉康表示,港交所隨時要為收購作一次性商譽撇賬減值,肯定嚴重盈利表現,加上內地商品價格正呈跌勢,難以看到收購對港交所有正面刺激作用。
訊滙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表示,收購消息對港交所的負面影響料已被市場消化,股價亦已反映。不過他估計,在港交所再提出供股集資時會有新一輪沽壓。對於港交所長遠發展,沈振盈認為,港交所短期內未有利好因素刺激,加上新收購的負擔,預期兩至三年內都難望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