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年度評估報告,認為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略被低估」,一改過去指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明顯被低估」的措辭。
記者會上,IMF亞太部門副主任MarkusRodlauer稱,IMF認為人民幣滙率仍有一些升值空間,而且這個空間並非微不足道,但他沒有說明確切估值,只說「未來幾年,人民幣有必要逐步升值」。
讚揚改革滙率機制
在本次報告中,IMF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有所放寬。截至6月份,人民幣對美元滙率升值1.75%,名義有效滙率升值7.5%,而截至5月份的實際有效滙率升值8.5%。IMF中國執行董事張濤亦在報告中表示,人行在今年4月放寬了人民幣滙率浮動幅度,加速人民幣滙率趨於平衡的步伐,同時進一步表示央行願意讓市場加強在人民幣滙率上的決定作用,並繼續改革滙率機制。
報告除對人民幣升值立場軟化外,還下調對中國中期經常賬盈餘佔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例預估至4%至4.5%。IMF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大大降低了外部不均衡,但代價是投資主導成長模式導致的國內嚴重失衡。IMF警告,中國人民幣經過數年升值之後,終於達到平衡,但一旦投資增長突然變慢或經濟增速急劇放緩,將導致不良貸款增加的風險。
Rodlauer認為人民幣滙率仍有一些升值空間,中國外管局局長易綱日前表示,目前人民幣滙率接近均衡,外儲過去一年亦非常平穩,顯示央行大幅減少了市場干預,市場供需大致平衡,資金流入流出平穩,最近的遠期市場亦出現雙向波動,IMF也承認這一點。
料中國經濟增8%
Rodlauer稱,滙率問題只是恢復經濟平衡所需改革中的一部份,他簡要列舉了一些改革措施,包括更好的定價指導,更多金融投資選擇,以及從投資拉動轉為消費拉動經濟的方式等。他指,若不進行上述改革,經常賬盈餘非常可能會再度上升,雖不會升至之前的水準,但也會比現在的水準高。
IMF稱,從外部來看,中國所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正在蔓延的歐洲危機,該機構還補充到,其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溫和的8%,高於中國政府7.5%的目標,並符合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