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屋邨商場被大財團壟斷。民間團體領匯監察調查發現,曾翻新的16個領匯商場中,七成店舖被大財團經營的零售及快餐連鎖店佔據。英資怡和及李嘉誠的和黃是當中最大租戶,小商戶逐步被逼走。居民批評領匯近年趨向連鎖店化及自由行化,一味迎合大財團及內地客,漠視居民日常需求。記者:陳新政、麥志榮
領匯過去一直強調會維護小商戶利益,但領匯監察的義工實地調查卻踢爆,領匯16個曾翻新商場合共1,620個舖位中,七成屬連鎖店。當中將軍澳厚德商場及天水圍天耀商場,近九成商店是連鎖店,顯示獨立小商戶的生存空間逐步被扼殺。
調查又發現,大財團有壟斷領匯商場舖位趨勢,怡和集團是大租客,合共租用293間店舖,當中以7-11最多,達121間。李嘉誠旗下和黃集團則是第二大租客,合共租用117個舖位,當中以百佳超市最多,共55間;其他財團方面,麥當勞租用55間,大家樂則有54間。
專做內地客生意
領匯監察發言人李翠琼認為,領匯讓連鎖店租用商場大部份舖位,已構成資本性壟斷,扼殺小商戶的生存空間。
天水圍居民吳錦泉指出:「領匯商場唔只俾大財團佔領,近年更自由行化,新界北唔少領匯商場都好似只顧住做內地客生意,畀佢哋落嚟掃貨,根本唔係為區內居民服務。」領匯較早前舉辦「尋味時光」推介老店,但天水圍領匯商場只餘大型連鎖快餐店,晚上10時後更全部關門,他要「尋味」也要搭車到元朗。
他又指天水圍居民有句順口溜:「南長實、北領匯」,可見區內壟斷問題非常嚴重,令天水圍物價較元朗貴二至三成,居民無選擇下任由宰割。
多個團體昨趁領匯舉行股東會到場示威,抗議人士高舉橫額諷刺領匯為吸血鬼外,更求政府入股領匯25%股權,重奪管理權,並訂下準則保障小商戶。
另外,領匯股東會昨通過新資本策略議案,可收購香港非住宅用途類物業,作零售及停車場之用,惟不包括酒店及服務式住宅。即領匯未來可收購工廈,藉政府的活化工廈政策,進一步擴展零售店舖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