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時候,美國中西部多個州出現百年一遇的大旱,大面積的農地缺水灌溉,玉米價錢一度因此升至歷史新高,並引發多場山林大火,直到最近情況才稍稍舒緩。上周末,北京遇上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部份地區更是500年一遇的大雨,短短一小時降雨超過三、四百毫米,比很多熱帶地區還要多,結果引發山泥傾瀉及大規模水浸,奪去近40人性命。甚至小小的香港氣候也變得反常,潮濕的春季變得乾燥,冬天比以前短了,夏天則越來越酷熱難當,甚至颱風的移動軌迹也顯得飄忽。
孤立地看,這些都是個別事件,又或是一時一季的情況,不足為慮,不必太緊張。實情是反常、極端氣候引發的災難及危機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影響的地區也越來越廣泛。歐洲的熱浪與雪災,亞洲的水災,日本及太平洋島嶼的風災等,近幾年不斷成為新聞焦點,造成多人死傷及巨大經濟損失。只是,這些證據、這些切身問題看來還不足以說服當政者及大財團氣候變遷(climatechange)及全球暖化的巨大影響,也不足以驅使他們採取實質的行動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多份減排協議到現在仍是一紙空文。
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JamesHansen1988年首次在國會聽證會上把全球暖化提上政治日程。他認為全球暖化的影響不僅僅是地球平均氣溫上升及海平面升高,同樣重要的是出現極端天氣的頻率會增加,甚麼50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惡劣氣候或天災可能變成五年一遇、十年一遇,令社會及政府窮於應付。Hansen最近在評論美國中西部旱災時更斷言,乾旱的情況將會持續出現,從北達科他州到德薩斯州大片地區將成乾涸之地,即使間中有雨也將是造成廣泛地區水侵的傾盆大雨;而美國中西部則會逐步變成「沙塵碗」(Dustbowl),沙土飛揚,長期缺水。甚至加州中部也將因缺水而難以灌溉,令農產大受打擊。要知道美國中西部、加州是美國以至全球的重要糧產地區,它們接連出現大旱已令糧食價格肯定大幅飆升;假若其他重要糧產地同樣因氣候反常而歉收,情況將會更難以想像,出現糧荒及糧食危機實在一點也不奇怪。
氣候變化引發的災難及危機已清晰可見,不能再迴避。若當政者還不正視問題,那些原來百年一遇的暴雨及大旱將會變成兩年一遇或一年一遇,殺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