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提出發展新界新發展區要以綠色生活為主,但發展商與政府卻常收回農地發展住宅,破壞綠色生態。在元朗馬田壆農耕數十年的果園園主陳先生,近日面對大地主恒基申請將土地發展為獨立屋豪宅,隨時血本無歸,生活頓失依靠。環保觸覺批評,政府及發展商應先發展回收場及荒廢土地,而非破壞現存農地生態。
原可養活一家五口
陳先生在香港務農多年,自99年開始接手叔叔在馬田壆的農地,一直向他每年兩次繳交萬多元租金,並在農地上開墾為果園,種植數百棵果樹如荔枝、芒果、龍眼等,一家五口也在農地上搭建簡陋的鐵皮屋蝸居。不過兩年前開始,城規會派員在農地上張貼告示,才得悉其農地的業主早已賣地予恒基,恒基則向城規會申請將該帶土地用途改為住宅,計劃興建18幢豪華獨立屋。該項申請周五會截止公眾提交意見,暫定9月底開會討論。
根據該計劃,佔地範圍逾7,000平方米,當中陳先生的果園則佔2,000多平米,另有近1,500平米屬政府土地。
陳先生說,由於對土地擁有權知識不多,故當年只與叔叔簽訂一張簡單契約,列明可以租用土地耕種直至老死,未料十多年過去,現今卻要面對果園不保血本無歸,「做咗咁多年農夫,一直靠佢養活一家五口,突然冇咗都唔知可以做乜」。
協助他們的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希望城規會否決今次恒基的申請,讓陳先生一家能繼續農耕生活。他說,本港新界近年有不少農地都被發展商收購囤積,並逐步發展為豪宅。即使近日政府提出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同樣要鏟走農地興建房屋,但主題卻是打造綠色生活,「農地本身已經係最自然嘅綠色生態,你哋(政府及發展商)鏟走佢話要建設綠色生活係咪好諷刺?」
他指出,新界有不少荒廢土地及回收場等,這些被稱為棕土的土地其實甚多,政府和發展商應先發展這些地區,而非打擾新界鄉民的自然耕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