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愛國主義」的花招 - 傅鏗

蘋果樹下:「愛國主義」的花招 - 傅鏗

在今年7月4日的美國獨立節國慶期間,美國政客和媒體忽然在一夜之間發現,美國人在節日期間所用的大多數美國國旗都印有「中國製造」的字樣。於是兩黨的政客都憤憤不平地在媒體上紛紛聲言,象徵美國的國旗為什麼不能在美國製造?那語氣仿佛是說:「難道我們為了幾個小錢竟連國家的尊嚴都不顧了嗎?」想不到幾天之後,媒體再度爆出新聞,美國運動員在2012年倫敦奧林比克運動會上將穿的Polo制服,包括那些法國式的貝雷帽,也都是在中國生產的;而且現在要在美國重新生產這批制服已經為時過晚了。這一發現更加是觸動了美國政客的愛國神經。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蘇默在CNN新聞採訪中激動地說:「我感到應該把這批制服拿回來,點一把火燒掉它們;然後再重新生產一批美國製造的制服給美國運動員穿。」制服的生產商RalphLauren在政治壓力之下,不得不承諾:下一屆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穿的制服將會是「美國製造」的。

在一個選舉年煽動選民的「愛國主義」情緒在美國政治中並不是什麼新花招。兩黨政客都要向選民顯示自己更加愛國,同時用各種荒誕而可笑的方式攻擊對方「不屬於純正的美國人」,因而顯得不愛國。例如2004年共和黨攻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瑞做起事來像法國人,他喜歡吃的乳酪牛排用的是瑞士的乳酪!今年7月17日一位新漢普什州前州長JohnSununu在Fox新聞電視節目上攻擊奧巴馬總統說:「奧巴馬根本不懂美國體制是如何運作的,因為他早年在夏威夷吸食某種東西中度過,之後又去了印度尼西亞若干年。」時光倒流24年,老布希1988年曾在新澤西州的一家國旗生產工廠裏向選民致詞;與今日的共和黨人相比,當年老布希還多少顯示了傳統共和黨人的風度與公德。
儘管美國的相對國力近幾十年來一直在持續地下降,但是美國人卻歷來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美國作為一個消費大國享受著世界上最低廉的物價。再說,美國的「獨立宣言」所宣揚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人人都有追求個人幸福之權利」的普世精神,而在現實的政治競選中,美國政客卻顯現出相當的文化偏狹。這是因為美國人的愛國主義一直可以追溯到1620年「五月花號」所帶到新英格蘭的清教傳統:美利堅是一片顯示神意的國土,在荒野上開拓是神所賦予的使命。林肯稱美國人是上帝的「選民」,羅斯福談到他那代美國人是「天命的會合」,雷根說美國是「一個山丘上的閃光城市」,小布希說「美國是一個帶有使命的民族,而那些使命來自於我們最基本的信念」──所有這些鼓動都從一個側面表達了清教徒的「神意論」(Providentialism)。在社會危機時刻,美國人的宗教情感總是壓倒了普世原則。喬治.麥肯納(McKenna)在《美國愛國主義的清教起源》一書中說:「在911這樣的社會危機時刻,美國人紛紛出來急忙展示的,不是《美國憲法》和《獨立宣言》,而是美國國旗。國旗激起了混雜的意蘊,但是它們都與情緒相連,而不是與理性能力相連。」(p6)美國政治家所煽動的恰恰是那種偏狹的情緒。

來稿請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