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專欄:市長吻批文 - 蔡東豪

蔡東豪專欄:市長吻批文 - 蔡東豪

這幅相的主角是廣東湛江市市長王中丙,他在吻的文件,是國家發改委批准寶鋼集團在湛江興建鋼廠。王中丙吻批文後說:「此時此刻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無比興奮。我想全市777萬人都會跟我一樣。」寶鋼湛江項目總投資700億元(人民幣.下同),年產1000萬噸,屬於大型鋼廠。為湛江市爭取到大型投資項目,王中丙興奮可以理解,但為何興奮至當眾吻批文?答案直刺內地現面對最難解決問題的核心,不止是經濟問題,還包括政治和民生。
陳光誠和李旺陽事件跟湛江寶鋼項目有一個共通點,是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係,準確一點是中央和地方失控的關係。陳光誠和李旺陽事件發生後,香港不少親中人士解畫,指這些事情是地方政府無法無天所為,中央不知情,不能阻止這類事件是因為內地太大。即是說,中央是好人,但好人管不了這麼多,出事是因為地方政府橫行無道,這全是地方政府的錯。
第一次聽這些解釋,好像有道理,內地的確是很大,要管治這麼複雜的國家,可能偶爾要忍受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聽多了,稍加思索,我現在肯定這解釋是廢話,不能接受。這些事情出現不是因為內地很大,而是內地很腐敗。中央和地方之間存在難以解釋的不倫關係。
中央管不了地方,等於老闆管不了下屬,當中一定有問題。從陳光誠和李旺陽事件可見,地方奉命維穩,無法無天行為變為出師有名的維穩工程,參與人數眾多,牽涉金額大得驚人,這關係網一層叠一層,由地方一直向上伸,具體伸至哪一層,不清楚,但可肯定是伸到中央束手無策的層次。中央不是不能管,是不願管,因為牽涉的人和金錢太多太大。
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一是同謀合污,一是複雜至中央選擇隻眼開隻眼閉,兩者同樣不能接受。王中丙吻批文相片帶出很多人看不出的問題:吻批文的為甚麼不是寶鋼董事長?寶鋼是投資方,獲准建廠,應該最開心,明顯地湛江市政府更在乎這項目。在內地鋼鐵業嚴重供過於求的背景下,湛江獲准興建大型鋼廠,隱藏着中央和地方的不倫關係。
內地鋼鐵業之大,早已超英趕美。內地鋼材生產量佔全球生產量接近五成,全球十大鋼廠,內地佔了六間。對於內地,鋼鐵業是一種國家身份象徵,代表強大、進步、堅忍……要拍一條宣傳內地廣告片,一定會在鋼廠取景。

鋼材需求跌 開廠為面子

對地方政府來說,興建鋼廠是非常值得做的事,鋼廠本身牽涉投資已經很大,還有供應鏈上下游和周邊配套業務,對地方經濟影響甚大。再加上面子因素,地方政府爭取鋼廠項目自然不遺餘力。興建鋼廠需要大量資金,地方銀行歡迎鋼廠這類符合國策的項目,而且地方銀行的忠誠,是效忠地方政府多於銀行總部。這幾年內地出現龐大銀行呆壞賬,很大程度跟地方銀行的失控行為有關。老百姓借三兩萬元難過登天,鋼廠借貸動輒數以億元,審批過程可能是一餐飯。
地方追求的數據是GDP、引資金額、就業人數等,跟項目是否符合經濟原則,至少短期內關係不大。地方政府官員任期通常約5年,興建鋼廠由籌備至投產需時至少三四年,鋼廠落成後能否賺錢,是下一任官員的問題。
過去一年,內地經濟增長放緩,首當其衝是汽車、基建、地產等需要大量鋼材的行業,鋼材需求量急跌,全國出現供過於求現象。鋼材專家指,如現時這般嚴重的供過於求現象,前所未見。鋼材價格雖然已經不是完全受市場控制,政府之手無處不在,近期也大幅下滑,估計今年全國鋼廠將會錄得龐大虧損。
需求量短期內持續低迷,甚至進一步下跌,解決供過於求只有一個辦法,是減少供應。內地鋼材業的特徵除了規模大,還有鋼廠數目多,全國有逾2700間鋼廠,總有一間在附近,原因是地方政府藉着興建鋼廠來帶動地方經濟活動,提高地方經濟指標。地方政府辛辛苦苦拿到上級批准和銀行融資興建鋼廠,做靚自己盤數,關閉鋼廠或減少產量,不再是企業的經濟課題,而是地方政府的政治決定。
以湛江鋼廠為例,對內地地理有認識的讀者聽到這項目,立即會生疑:湛江是廣東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城市,為何要建規模這麼大的鋼廠?據報道,湛江鋼廠項目,由提出構想到批准,歷時34年,這項目必定經歷千辛萬苦,怪不得市長這麼激動。問題是,項目研究經歷這麼長時間,是否代表項目本身存在問題?
湛江寶鋼項目獲得批准的時間,也耐人尋味,因為另一個大型鋼廠項目在差不多時間獲准開工,是總投資額600億元的廣西武鋼項目。武鋼近期在內地最出名事情,是進軍養豬業,引起全國哄動,我曾以「武鋼養豬事件」為題分析這畸形現象(2012年4月3日)。湛江寶鋼和廣西武鋼項目相距幾百公里,位於經濟較落後的西部,在這麼小範圍內興建兩間大型鋼廠,不容易找到符合經濟原則的理據。
或者會有人提出「地域性短缺」的原因,即是說,全國計算,的確是供過於求,但在某些區域,出現供不應求現象。這原因不成立,因為「區域性短缺」只會出現在單價低的商品,例如幾百元一噸的水泥,運費逾100元,有可能出現「區域性短缺」情況。鋼材幾千元一噸,運費佔單價偏低,只要區域出現短缺,很快便從外地輸入,取得平衡。

利益集團連接小官大官

王中丙激動至吻批文,背後隱藏着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失控情況。這種失控超越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官僚文化,是代表一種制度性的失控,而連接這條中央至地方的主軸,是貪污腐敗。一層層的官僚特權享用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利益,這利益集團由地方一個小官,伸延到中央高官,這條線牢不可破,也沒有人願意或敢去動之。既然所有人也參與,也有得益,不存在是否合法或合理的問題。
這是制度性失控,因為中央不能以「管不到這麼多」為理由卸責,這些失控現象是在中央指揮,或默許下出現。中央明顯地有權力,有機會去撥亂反正,但選擇不這樣做,發展出中央和地方的不倫關係,製出如湛江寶鋼等令人摸不着頭腦的鬧劇。歸根究柢,湛江寶鋼項目最後獲得中央批准才能開工,中央不是不知情。把陳光誠和李旺陽事件解釋為地方胡作非為的個別行為,同樣很難令人信服。

蔡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