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歐美銀行涉操控倫敦美元同業拆息(Libor)報價,引發各地市場高度關注本身定盤(fixing)機制有否漏洞,銀行公會亦主動就港元同業拆息(Hibor)釐訂架構,進行檢討。
有財資界人士認為,Hibor運作多年雖基本暢順,但機制存在不完善地方,短期若要優化,可參照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的報價考評模式。
財資市場公會(TMA)轄下市場發展委員會(MPC)成員陳鳳翔接受訪問時表示,Hibor在市場運作已逾廿年,整體雖表現暢通,但畢竟屬「早年產物」,隨着市場環境轉變,機制本身亦應適時修改,配合國際情況進一步提高操作透明度。
他認為,現階段Hibor存在不完善地方,惟短期內機制宜繼續使用,但可優化修改。長遠而言,市場各界可保持商討,就是否需要其他替代機制尋求共識,他期望本港同業拆借市場操作可達致更佳標準及便利市場發展。
滬設小組定期評核
鑑於海外接連發生拆息定盤價受到操控事件,銀行公會日前主動提出,將委託TMA就Hibor釐訂機制及管理架構進行檢討;現時公會每兩年便會對報價行的名單進行複檢。
身兼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司庫的陳鳳翔說,Hibor操作若要進行短期修整,他認為Shibor是值得參考的對象,有關機制雖並非沒有缺點,但操作具極高透明度及客觀管理機制,如參與報價的銀行有明確實施準則規範,聲明報價時不能相互參照,亦會按交易量及交易行為設立淘汰機制。
在上海銀行間同業市場運作的Shibor,設有專責工作小組跟進報價銀行的行為,陳鳳翔說,小組會定期(按月、季度及按年)評估各行的報價表現,考評指標也會逐年修訂評核,小組亦設監察管理,可進行現場監察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