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申請撥款減新症輪候時間

醫管局申請撥款
減新症輪候時間

【記者陳沛冰報道】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上任後,多次表明要縮短公立醫院專科服務輪候時間。據悉,醫院管理局構思向政府額外申請數千萬元,由各聯網管理層選出輪候時間最長專科,提供額外診症時段,加快診治病人,料有逾萬名病人受惠。
公立醫院將專科門診新症病人,按病情緩急分類,第一優先屬緊急,會於兩周內獲診治;第二優先屬半緊急,八周內獲診治,其餘病人屬例行個案;截至去年底,全港外科最長輪候時間是108周,屬所有專科中輪候時間最長。

向政府申請數千萬元

據悉,醫管局正構思縮短專科門診病人輪候時間,主要針對新症病人。由七個聯網各自負責2,000至3,000名病人,聯網自行選擇輪候時間最長的專科,再揀選有需要病人參加。醫管局會額外向政府申請資源,初步預計每宗個案成本逾千元;聯網可利用新資源聘請兼職醫生,或向加班醫生發放特別津貼,增加額外診症時段,縮短病人輪候時間。第一及第二優先病人不受影響。
若七個聯網都參與,預料會有逾二萬名病人受惠,局方需向政府申請數千萬元撥款;但據悉,暫時只有九龍西、九龍東、新界東及新界西聯網,表示會參與有關計劃。九龍西初步計劃縮短外科輪候時間,截至去年底該聯網外科新症,最長要輪候107周;外科中以泌尿科屬重災區,該聯網計劃聘請家庭醫學醫生協助「清隊」,相信有關醫生能應付病情不太複雜的個案。其餘三個聯網九龍中、港島東及港島西未表明參與。據悉,屬港島西的瑪麗醫院,雖然醫生人手及地方已很緊張,但由於長時間輪候的病人不多,故應不會參加。

高永文上任後致力減少專科門診輪候時間。資料圖片

用作增聘醫生及津貼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因專科門診舊症病人不斷增加,病情較輕的新症病人,輪候首次門診時間也增長。構思以額外診症時段加快病人輪候,細節和資源仍在敲定階段;而因醫生人手短缺,有關計劃需額外資源,增聘兼職醫生及推行特別津貼計劃。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傅錦峰表示,有關措施可於短期內縮短部份輪候時間,但並沒改善現有制度問題;輪候時間長是因病人太多、醫生不足及行政措施失效等,部份病人也不需轉介到專科門診,局方應就相關問題作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