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患癌不死 30歲生日設靈分享感受 喪禮預演

星期日專題:患癌不死 30歲生日設靈
分享感受 喪禮預演

有多少人能看透生死、擁抱死亡?一出世證實患上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陳偉霖(William),早被醫生斷定命不久矣,但奇蹟生存至今,令他反思活着意義。他趁昨日30歲生日,衝破傳統為自己舉行全港首個生前葬禮,親手設計喪禮儀式及靈堂佈置,與至愛親友作生前道別,完成心願。 記者:梁麗兒

靈堂橫匾寫上「死不足惜」四個字,兩旁輓聯並非文字,而是紅綠波點圖案,波點比喻William身上一點點黑色素瘤的症狀。靈堂照前放滿印有他公仔圖案的cupcake(紙杯蛋糕)取代吉儀的糖果。佈置雖與傳統喪禮截然不同,但未有嚇走親友,逾百人出席,包括William父母及親人。

患皮膚癌的William昨已完成自己的生前葬及寫《我的遺書》的心願。 黃賢創攝

William昨無懼傳統禁忌,坐在棺木上主持自己的生前葬禮。

逾百名親友出席William的生前葬,不少人更被現場氣氛感動落淚。

活着,就是要擁抱死亡

William於生前葬開始前,毫不忌諱向記者說:「我覺得係時候搞自己葬禮、寫遺書,家人都大力支持我!」他直言,不懂教人看透生死,但可經患病經歷與人分享感受。「咩叫活着,就係要擁抱死亡、勇敢面對,出世冇得揀、老竇冇得揀,但人可以選擇結束生命……但應該要計劃埋自己嘅葬禮同遺書」。他希望死後,家人可仿照昨日儀式舉行葬禮。他兒時又愛向沙田沙角邨一棵大樹「樹窿」傾心事,故冀日後遺體火葬後,骨灰可散落大樹下。
他對死亡有另一番理解,或源自其患病歷程。他一出世便如被判死刑,身上有許多斑點痣,超過一半皮膚無汗腺和毛孔,因無法散熱,體溫比一般人高。曾向各專科醫生求診,但只能告訴他患上最惡、死亡率最高的皮膚癌,即黑色素瘤,沒有根治方法,一度預告活不過3歲、7歲、11歲,黑色素瘤數目更越來越多,走遍全身。醫生曾建議他做化療、電療,但通通被William拒絕,並反問記者,為何要接受治療。至近年覆診,醫生已不再與他討論病情,但鼓勵他要靠自己好好活下去。

愛是,皮膚癌是大禮物

葬禮昨午開始後,橫匾換上「走得招積」四字,反映William瀟灑看生命的態度。先由其友人組成的樂隊表演,然後再播放成長片段。然後,William從棺木中坐起來,笑着與樂隊crossover合唱了《紅日》及《生命有價》兩首歌。之後向現場親友說:「我好愛自己、好愛皮膚癌、好愛你哋……皮膚癌是天大禮物,我學習同粒癦傾偈,明白同病情共存先係唯一出路」。William還撰寫了《我的遺書》,在今個書展大賣,暫為出版社三聯書店第四位暢銷書。他直言,出書及生前葬乃最大心願,完成後已無不捨,現時活着冀能以自己故事激勵年輕人。
台灣、日本等地都有舉行生前葬,參與設計靈堂佈置兼William好友丁先生說:「生前葬可以畀William喺生前睇到,好過等佢死後送幾靚嘅花牌,佢都唔知道。」
向William借出萬國殯儀館靈堂的東華三院服務發展主任吳耀漢稱,轄下有善壽服務,協助長者計劃身後事,包括選擇棺木等。他希望透過今次協助,向港人推廣生前葬禮,積極面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