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把脈:太古城呎價 貴過曼哈頓 - 鍾維傑

樓市把脈:太古城呎價 貴過曼哈頓 - 鍾維傑

太古城平均呎價超過10000元,而紐約市之曼哈頓區住宅平均約港幣8000,相差25%。再者,太古城是以建築面積計算,曼哈頓以實用面積測度,化作建築面積表達只有6000港元多點。掉轉來說,一個太古城單位可換取約1.5個相若面積之曼哈頓單位,又或可多買50%面積,怪不得有人覺得那裏之房地產「抵買」。

收租回報不高

但曼哈頓究竟「抵不抵」?若是,又如何「抵」法?有以下觀察:
(A)平均(average)交易140萬餘美元(約1100萬港元),而呎價是1000美元左右,即平均交易的單位有1400實用平方呎,若用八成實用率計算,建築面積可有1750呎,相約的太古城面積需近2000萬港元。
(B)十年前平均80萬美元,高峯逾180萬餘美元,即從高位回落25%,未及一些重災區,如佛羅里達州,平均跌了一半。近一年價格平穩,放售時間減少了點,且平價單位有人捧場。
(C)但「中間」(median)價只是82.9萬美元,表示有不少大額交易(如200多萬美元或以上)拉上平均價,亦即有不少富人參與。
(D)收租回報率低,只有3.2厘,若扣去業主要負責的管理費及稅項,只有百分之二多些,這與本地部份物業類同,投資動機看重升值。
而曼哈頓的多層住宅單位有分「合作社」(cooperatives)和港人熟悉的「大廈分契」(condominiums)形式,前者租售對象須有其他業主(或業主委員會)同意,價格一般後者便宜。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