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二叔公 - 劉紹銘

蘋果樹下:二叔公 - 劉紹銘

「當舖」的英文同義詞是"pawnshop"。在舊時英國,當舖的標誌是三個金色的球。據辭書說從前英國每個城鎮都有一家當舖,現在已不常見了。當舖是窮人借貸無門時唯一可以借錢的地方。他們家無長物,通常拿得出去做抵押的只有家具或衣物。
五十年代初我在港島一家叫「大行」的計程車公司當電話接線生。司機大佬賭馬或搓麻將,輸了錢,就會說「走投無路,老婆等錢開飯,只好找二叔公。」把當舖老板稱作「二叔公」,我想這只是「小圈子」的「行話」。離開「大行」後我再沒有聽過把當舖老板看作親戚這麼親切的稱呼了。

舊時香港也有好事之徒把上當舖這種傷心事稱為「舉獅觀圖」的。英國當舖的枱面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舊時香港「大押」掌櫃跟來人交接時,據的總是「高枱」,說話時紋風不動,依然有「居高臨下」的氣勢。「舉獅」想是由下而上呈的典當物。「觀圖」的「圖」該是債主「擲下」來的收據。
上當舖見二叔公,當然是難以啟齒的淒涼經驗。但既然現在當代散文家不忌拿「生老病死」這些人生苦難做題目,跑當舖舉債開炊以應「人生實苦」的事實為什麼歷來少見評說?梁實秋小品,題材盡見眾生色相,可他就沒有就「舉獅觀圖」這話題落過墨。大概雅舍主人抗戰時在陪都重慶生活雖然清苦,也不至有斷炊之虞。沒跑過當舖,不怎寫得出二叔公的行狀來?
剛謝世不久的陳之藩先生倒有〈春聯〉一文,附帶說了些有關二叔公的往事。陳之藩說小孩無不盼望過年的,他倒是個例外。他怕過年,因為父親欠了人家一屁股的債,一到年關,人家就上門來收了。大人留在家裏只有捱罵,搪賬的任務就落在十多歲的孩子身上。罵不還口的吞聲日子不好過,於是跟弟弟商量到街頭去賣對子(揮春)。擺攤子也要本錢,如買筆墨紙張。陳先生走投無路,只好趁家裏人不在時,把母親出嫁時的一個毯子抱到當舖「舉獅」去了。
陳教授媽媽陪嫁的毯子,毛織品而已,二叔公居然受落,可見我們七八十年前的神州大地,物質多麼匱乏。其實舊時的大英帝國物質生活也好不了多少,否則標誌着三色球的Pawnshop怎會接受家具雜物作「押品」?

我從少寄養親戚家。想是小學六年級那年,親戚要不是受包租婆恐嚇迫遷,就是民生問題急待解決,親戚拿了一支派克藍寶石鋼筆和一隻手表,要我代他找二叔。他把身份證交給我後,就叫我墊高腳把兩件「獅物」舉上高我一大段身子的櫃枱。跟着親戚就退到「二線」,等我拿着鈔票走出來。看來當舖生意頗為不俗。櫃枱後的夥計有三個。我走出來時看到有人捧着一張棉被和一具座枱電風扇進來找二叔。匆匆一瞥,看到的「來人」是中年男子,舉止有張皇失措,相信是平生第一次幹這種「買賣」。
本來有實物向二叔公借錢,是公平交易,不是要他施捨,態度何必如此惶惶恐恐?看官大概跟二叔公無交往,有所不知,且聽魯迅在〈記「發薪」〉一文怎說吧:「只要有錢銀在手裏經過,即使並非擅越(施主)的布施,人是也總愛逞逞威風,要不然,他們也許要覺到自己的無聊,渺小。明明有物品去抵押,當舖卻用這樣的勢利臉和高櫃台。」

來稿請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