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排各電視台為爭播奧運搞到滿城風雨,其實睇奧運,動態畫面吸引之餘,靜態相片也同樣精采,甚至更具震撼力。兩位資深攝影師Bobby同Kin,同樣經歷過多項大型賽事及兩次奧運,由運動攝影,講到奧運種種經歷,從攝影角度看近代奧運的點點滴滴。
記者:韓繼聰
攝影:譚盈傑
轉入數碼年代 構圖更重要
Bobby於八十年代入行,絕對係近代攝影發展見證人,談到體育攝影多年來的轉變,已立刻自動波滔滔不絕。「當年嘅體育攝影,中到Focus已經叫靚相!」當年相機未有自動對焦功能,要「中焦」係長年累月的練習同經驗,加上體育項目大多不停郁動,對焦自然難上加難。後來自動對焦相機出現,對相片要求自然又有轉變。「當對焦變得輕易,體育攝影就開始要求捕捉神態及動作。」雖然對焦快咗,但其實菲林依舊有限,攝影都要心裏有數就住影,避免因無菲林而錯失拍攝良機。
及後,攝影終於進入數碼時代,Bobby亦有機會參與2000年悉尼奧運。「當年用CanonDCS520,好大部,不過體驗到數碼真係好方便!」少咗冲曬程序,速度要求當然更高,同時,拍攝成本減低,作品要求又有所轉變。「影相更方便,無論攝影師自己和讀者都對相片要求更高,除基本捕捉動態神情外,會要求更多構圖上的配合和突破,豐富相片的內容或美感。」Bobby展示在悉尼的得意之作,風格果然跟舊有的有些不同。
發掘獨特題材與角度
問到影運動相片嘅貼士,Bobby就話一般業餘影友未必需要追求太專業裝備同鏡頭(畢竟太貴),反而應該多發掘獨特題材。例如你支鏡唔夠長,睇波時影球員未必清楚,你大可以影下球迷反應,其實同樣精采。「唔好被傳統攝影角度規限,嘗試多角度唔同拍法,找尋同該運動項目動作相關的背景等,都能拍出較特別和具風格的作品。」
要了解運動規則
同Bobby勁老友嘅Kin,講到另一個運動攝影的重點,就係要了解唔同嘅比賽規則。佢以中國勁攞金牌嘅奧運項目舉重做例子:「好簡單,舉重有多次試舉,但其實只要其中一次成功舉到最重已經贏。如果你唔了解,以為最後一舉先計輸贏,咁咪出事囉。」Bobby插嘴:「悉尼奧運真係好貼心,有專人喺賽前講解規則,講埋最好嘅攝影位,好Friendly!」講到悉尼奧運,Kin即時勁插雅典奧運。「當年雅典安排真係超唔掂,成個城市Internet又慢又唔穩定,有啲場館直頭連網都無得上!」
考攝記體力耐力
Bobby同Kin各自參與過兩次奧運,講到難忘經歷,佢哋不約而同講:「曬!」奧運項目好多喺室外,周不時要由朝曬到晚。Kin話:「當年喺雅典我要影划艇,有好多唔同組別,我由初賽一直影,曬足咁多日!」體力耐力真係可以媲美運動員。
《運動攝影四寶》
1.揀相機最緊要快
揀相機,兩位攝影師都話無特別偏好品牌,最緊要反應快、TimeLag短,方能隨心捕捉精采一刻。
CanonEOS1DX(淨機身$51,800/a)
Canon最新最強旗艦機,配1,810萬像素全片幅CMOS,雙DIGIC5+超高速影像處理器,以及61點高密度網型自動對焦感應器,可進行高達每秒12張高速連拍。
NikonD4(淨機身$52,800/b)
NikonD4備有FX格式1,620萬像素CMOS,EXPEED3影像處理器,51點自動對焦系統,連拍速度高達每秒11張,啟動時間只需0.12秒,快門時滯0.042秒。
NikonD800(淨機身$26,800/b)
論速度雖不及1DX同D4,但擁有中片幅同Level嘅誇張3,630像素CMOS,相質極細緻,加上價錢比1DX同D4平一截,係追求畫質嘅抵玩之選。
2.長焦距鏡 各有所長
大部份賽事都跟運動員有一定距離,加上攝影師喜歡捕捉運動員表情,大光圈長鏡可謂運動攝影必備工具。
80-200mm靈活長距
一支可變焦的中長焦距鏡頭,係兩位攝影師必備基本裝備。變焦鏡頭勝在使用靈活,可減少走動。
400mm足球專用
影過世界盃嘅Kin,認為400mm是影足球「專用」焦距,「WideShot影禁區外球員啱啱好,入到禁區亦影到全身動作。」
600mm游水無走雞
影運動員表情同特寫,Bobby話600mm焦距啱啱好影到一個標準直池對面,唔少游泳健將勝利高呼一刻,都係靠600mm鏡頭影出嚟。
3.單腳更靈活
有長鏡又點少得腳架?為求靈活大多揀選單腳式,而且最緊要輕身兼夠硬淨,碳纖就最正,若可快速打開同收合就更佳。
4.一人控多機
一個專業體育攝影師,好多時需同時控制多部相機。務求同一時間拍出更多角度及選手,一個人走唔晒咁多位置,遙控器就係一個好幫手。
查詢:
(a)Canon(31912333)
(b)Nikon(29071122)
真經典:70年代中焦水怪
每年都有大把運動攝影作品見街,但邊張先叫得做經典?Bobby想了想:「其實好多都靚,不過心目中經典,必定係1972年8月《LIFEMagazine》水怪史畢茲封面!」話說當年還是手動對焦年代,如此高速的長焦距CloseUp,「中焦」難度已極高,加上清楚捕捉史畢茲肉緊表情,可謂攝影技術與觸覺的完美結合。
行規:未掂波唔好影
去Ball跳舞、食嘢都講究禮儀,但原來運動攝影同樣講究「禮儀」。就算高爾夫球同桌球都不屬奧運項目,但亦算熱門運動,發燒友現場拍攝時,謹記球員一日未打到個波,你都千萬唔好㩒掣影相。事關呢啲較靜態嘅運動,非常考運動員集中力,一下快門聲隨時影響佢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