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與本港競爭最大新股集資市場的新加坡交易所,將收緊上市要求,以應對近期多間內地民企爆煲醜聞。在現今波動市況作出有關行動,新加坡交易所行政總裁伯克爾(MagnusBocker)仍然「冇有怕」,指行動有助提高新交所形象,吸引更多大型企業到新加坡上市。
防內地民企爆煲
新交所昨公佈提高企業上市門檻,包括企業在上市時市值需達1.5億坡元(約9.27億港元)或以上;並需在對上一個財政年度錄得盈利,而經審核稅前盈利最少需達3000萬坡元;另亦需提供過去三年的營業紀錄。
若企業的營業紀錄不足,市值便需達3億坡元或以上。新規例將會在下月10日起實施。而本港證監會亦於今年5月就監管保薦人制度進行諮詢,有建議保薦人需為招股書的不實陳述,負上民事及刑事責任,或與公司董事看齊,最高罰款70萬元。
雖然早前英超勁旅曼聯棄新加坡轉投美國上市,但伯克爾認為毋須為任何品牌放寬上市規例,並指有質素的市場便可吸引有質素的企業和投資者,嚴謹的上市要求有助進一步鞏固新加坡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可吸引更多大型企業到新加坡上市。
新加坡及香港等地交易所被批評上市規則寬鬆,縱容內地多間賬目及企業管治有問題的民企上市。當中包括今年5月在新加坡上市的內地多媒體公司KXD數碼娛樂涉資不抵債,被當地警方調查,新交所要求該公司盡快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