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同步上映 保留廣東話對白港產片原汁原味攻粵

兩地同步上映 保留廣東話對白
港產片原汁原味攻粵

【本報訊】港產電影曾令香港有「東方荷李活」美譽,但近年本港電影市場萎縮。香港電影發展局昨宣佈,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本月起港產片將不再受內地配額限制,粵語港產片在廣東省與本港同步上映,更可保留原裝廣東話對白。該局又正研究觀眾對電影院的要求,以制訂鼓勵興建戲院的政策,期望重現港產片盛世。
記者:蔡建豪

電影發展局主席蘇澤光昨表示,CEPA框架下港產片由本月起,可不再受配額限制,在一億多人口的廣東省以粵語版本與本港同步上映。港產片在廣東省上映的票房分賬,也由最高的13%升至25%。該局為資助港產片在廣東省發行上映,將以實報實銷形式,向每部電影資助最高25萬元的發行宣傳費用。

近年港產片進軍內地市場需要以合拍片的形式,如《春嬌與志明》與《桃姐》,限制多多。
資料圖片

合作拍片要起用內地演員

近年港產片進軍內地市場會與大陸資金籌拍合拍片,但身兼電影出品人的電影局成員黃栢鳴表示,合拍片限制多,如起用三分一內地演員、故事與大陸事件相關等。電影局副主席林建岳舉例,他投資的合拍片《春嬌與志明》,在內地上演時翻譯成普通話,難保留片中香港地道文化特色,難「原汁原味」。

過去分賬比率低冇錢賺

林又指,過去分賬比率低,進軍廣東省撇除成本後,近乎「冇錢賺」,因此片商除投資合拍片,不會進軍廣東省市場。他指新措施可提升中小型投資港產片進軍廣東省市場的意欲,連隨帶動更高的票房收益。
此外,電影局本月展開一項研究,準備上門訪問1,500個單位,了解觀眾對電影院的需求,如觀眾是否想港鐵上蓋商場設戲院等。稍後再參考外國政策,探討外地鼓勵建電影院的政策,明年初完成報告,向政府提交意見。
黃栢鳴說,昔日旺角有凱聲、麗聲等千多個座位的大戲院,全港戲院座位達13萬個。現在戲院在高昂租金下買少見少,全港今天只餘四萬座位,「冇戲院,啲人都冇咗睇戲習慣,港產片輝煌歷史會冇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