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外出旅遊,同行的人早就備了課,一張密密麻麻的行程表,萬般以食為先,到那裏,吃什麼,在異地說易不易,尋訪美食嚐鮮,不知其他人是否大快朵頤不虛此行,我呢,以納悶居多。
隨便舉一個例子,譬如為了吃紅蟳米糕,兜兜轉轉吃到了,要我打分,六十分吧,而灣仔那家留園雅叙近在咫尺,莫非貴遠而賤近?又譬如牛肉麪,銅鑼灣廣場那家程班長,不過不失,且從善如流,第一回嚐了,就對那年輕的侍應說:至少你應備一罈酸菜,至少你那麪應該是自製手拉而不是機製麪條。不久再去,果然這兩樣都改進了。其他如鮮果刨冰,渣甸坊就有一家糖百府,現做的,清新的菓子冰,石榴、綠茶、鮮果雜陳,帶來了夏日的清涼……。
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以食家自許的,當然從自己的口味出發來挑三揀四,我不算食家,但歲月積累之下見識得也不少,好壞至少能分辨,多少也能道出一些名堂來。某某人說好,某某人說不過如此,都不足為憑,某某人逢凶化吉再世為人,對任何人、地與事,所思所見所聞分外珍惜,他用另一種眼光來珍愛餘生,什麼都是好的,而某某人要求不高,有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一回,歎一回,歡喜一回,某某人是百彈齋主,太挑剔了,試過才知味長味短,喝過才知酒醇酒淡。
像紅蟳米糕,別說留園雅叙,別說西班牙海鮮飯也有類似的,相信銅鑼灣那幾家食府有海鮮供應的,如東湖、如新光保證都能拿得出來,這本來該是粵人的拿手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