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局曾稱教科書與教材分拆定價後可減價,結果出版商狠摑當局一巴,因消委會發現,新學年中、小學教科書分拆教材後,八成課本加價,最高達8.3%,遠超通脹,讓消委會、教育局及家長大感失望。
記者:翁煜雄、嚴敏慧
消委會調查31家出版社共944本中、小學校廣泛選用的教科書,發現27.9%與教材分拆定價,但81%仍加價1%至8.3%。小學教科書加2.1%,未分拆的加4%,但已分拆的也加0.6%。中學教科書整體加3.8%,未分拆的升幅為4.2%,已分拆的也加達1.2%。
小學教科書以常識科平均升幅最高,達5.1%,其中教育出版社的《今日常識新領域課本》2008年第二版升幅達6%。中學教科書以組合科學升幅最高,達5.3%,當中香港聖經公會出版的《聖經——新舊約全書》加幅達8.3%,同期通脹5.5%。
消委會坦言感到失望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在記者會上坦言感失望,因教科書價格不斷調升時,書商曾解釋因教材為教科書成本的主要部份,大眾會認為若分拆教材定價,教科書價格應明顯下調;書商拖延至今才分拆,結果卻不減反加。
劉燕卿呼籲書商負社會責任,合理調低書價;教育局則加快引入電子教科書,增加教科書市場競爭。
教育局對教科書價格減幅未如理想表示失望,希望出版商出版新版或改版教科書時,有更實質的減幅。
大型出版商壟斷市場
有三名子女的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趙明也感失望,「教科書減價問題講咗好多年,講到我個大女都出嚟做嘢都未搞掂」。他批評市場大型出版商壟斷,呼籲學校鼓勵循環使用二手教科書,減輕家長負擔。不過,香港教育出版商會、中英文教出版事業協會及出版商會反駁,書價上調是因租金、工資等成本上升,分拆教材也增加人手及版稅支出,未能令書價大幅下調。他們又說,學生人數持續減少,以及新高中課程設計,亦令成本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