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早前公佈第二季盈利預測,料經營利潤會再破紀錄,在期內將大升八成至60億美元,但由於智能手機業務已佔去經營溢利三分之二,不少分析均擔心三星電子太依賴手機業務,會令將來盈利增長動力無以為繼,因此股價不升反跌,於上周四跌至5個月低位。
在第二季業績未公佈前,暫且先以該公司首季業績作分析。據三星電子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業務按收入分佈計算主要包括四大類,包括有手機業務、半導體業務、消費電子產品業務及顯示器生產業務。在今年首季,除半導體業務外,三星電子其餘所有業務收入均勝預期,當中歸功於多種產品包括智能手機、OLED及高級電視機等業務進步而推升毛利率。
收入佔整體業務46%
若仔細分析其中數字,手機業務當然是收入主要來源,以首季計收入佔全部業務46%;而消費電子產品業務雖然內容廣泛,不過其電視及其他家電等產品亦早以聞名於世,但表現看似平平的半導體業務前景又如何呢?
早前有分析指,三星電子其實早已在半導體業務上蠢蠢欲動,甚至已正面挑戰英特爾(Intel)的龍頭地位。野村證券有研究指,至2014年時全球流動設備處理器需求,每年增長約四成,個人電腦處理器需求增長為個位數。
三星電子早前已表明會在國內斥巨資設立新的晶片廠,攻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發展,藉此領導全球半導體產業。現時蘋果的iPhone及iPad與及其自家品牌Galaxy均有使用三星電子生產的流動設備處理器;將來甚至會為微軟推出的Windows8系統平板電腦作相應發展,務求一網打盡所有流動設備。
不過,三星電子似乎對現狀仍未滿足,其舵手李健熙去年表明大力開拓五項新產品,包括太陽能電池、混能車電池、LED、生物製藥及醫療器械。
分析指這種營運手法可能為三星電子帶來隱憂,以醫療器械為例,當年富士菲林及Olympus亦以此為強項,但最終反忽略了其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