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係關!運動比賽鍛煉身心,本來就是熱血到死的一件事,人生不外乎喜怒哀樂,電影、音樂正是表現各種情懷的媒體。找來有線體育台主持肥Sam講運動電影。「肥Sam講電影?」你問;佢答:「小弟老本行就是電影,也有參與《無間道》,只是後來轉了做體育!」
記者:何兆彬
攝影:蔡家輝
運動電影要牛精
「嘩,講電影唔係講體育,好開心!」未坐低肥Sam就說。又問:「《蝙蝠俠—夜神起義》16號前有無試映?好緊張!因為16號要飛倫敦做奧運。」可見他是超級電影迷。肥Sam覺得運動電影的精要是「牛精」:「我覺得運動電影一定要『牛精』,要有堅持,當全世界都話你黐線,但你堅持,最後成功,這是我在《大時代》中領略到的,不論丁蟹或是方展博都這樣;周星馳《少林足球》也一樣,當個個師兄弟都話『算吧啦』,係得佢話『功夫×足球,有得諗喎!』」
談體育/奧運電影,人人都想起的《烈火戰車》肥Sam反而未睇過,以下幾套為他個人推介:
《千錘百煉》最期待紀錄片
「這電影今年才上映,但我很期待。上屆2008京奧,有個華人導演張僑勇見到京奧的規模好大,但藝術家總是發掘一些細微之處,拍成電影。他到了雲南山區拍紀錄片,找新一代拳擊運動員,這運動員從來沒有打過奧運,他找山區的人來做訓練。整部電影拍了三年,導演跟主角就住了一年,結果拍到好多很深入的東西,例如運動員的矛盾──媽媽認為他打拳沒出息,媽媽認為上屆周市明拿奧運金牌,那是十三億分之一,你能做這一個嗎?做不到又去打到遍體鱗傷?他拍兩個運動員,一個後來終於放棄了;而據知教練幾十歲人,結尾卻真的去打了一場比賽,就像《洛奇》第六集一樣,好熱血!」(2012)
《慕尼黑》恐怖分子襲奧運
「05年我密集式看電影,一天看兩三部。」《慕尼黑》是史匹堡名作,拍攝1972年慕尼黑慘案,該年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黑色九月組織,襲擊以色列代表團,結果該代表團11人身亡。肥Sam:「這件事我聽過,但沒見過,原來電影內剪輯了真的電視footage,史匹堡其實想講的是怨怨相報何時了。」(2005)
《甜心先生》運動員也是人
「這套電影也是牛精,他描寫一個成功的經理人,旗下有很多出色的運動員,但他不認識他旗下的運動員,直至有一天,他突然啪一聲醒覺,寫了個備忘錄,提醒全公司所有人:我們要以人為本,不要隱藏運動員傷患,不要只為了賺錢、賺佣金。他自己拿去影印,派給所有人,結果第二朝大家都拍手,但他亦被辭退了。這時他遇上一個單身媽咪,跟一個低潮運動員,大家都低潮,運動員本來需要湯告魯斯的幫忙,但他也沒有了公司的強大支持了。最後結局拍得很好。」(1996)
《再戰星期天》把戰爭放入球場
「導演奧利華史東把戰爭放入了美式足球電影之中,他還用《賓虛》來對比比賽過程。這電影也很熱血,但當中拍了好多辦公室政治,球員之間也要爭出場,爭表現。阿爾柏仙奴演教練,他的身份很尷尬,對下是球員,對上是班主,而班主剛過世了,由他的女兒上場,人人都想,這個女人怎會懂美式足球。導演透過阿爾柏仙奴談美式足球:你要一吋一吋的進佔對方陣地,這不是戰術問題,而是有沒有心。球員又跟教練有衝突,但後來真的贏了。驚喜處是記者會時,阿爾柏仙奴辭職了。」(1999)
《洛奇》即使輸也要打
「第一集最單純。我又喜歡了解電影的創作的環境,運動是很昂貴的,買沙包也要錢,但他打豬肉就很接『地氣』了。史泰龍的導演手法真好,就鏡頭放地上就好了,不需要MichaelBay一樣,同時十幾部攝影機一起拍。史泰龍好淡定的去看事情,不需要其他東西來輔助他。第六集拍他已老了,開了餐廳,老婆早死了,兒子又不想認他,父子關係不好,直至有一天ESPN模擬當打的Rocky與現役拳王打一場,他明白即使會輸,也要上場,結果是Rocky贏了!」(1976-2006)
你記得的奧運主題曲
奧運的流行,與傳播科技的進步密不可分。與此同時興起的,是流行音樂的傳播,因此,世界盃又好,奧運又好,近代都出現了主題曲。有樂評人跟記者說,其實奧運主題曲都好大路,沒甚麼特色可言。其實奧運對像的廣泛性,比世界盃更甚,因此主題曲沒特色也是可以預料的吧。不過,互聯網乜都有,今時今日上網重溫番多年來的奧運主題曲,其實好有娛樂性。而談奧運主題曲,就不得不提GiorgioMoroder了。
英倫音樂最強
奧運很少用band做主題曲,但英國就是樂隊最強,於是今回找來Muse,寫出《Survival》一曲。據樂隊表示,歌曲要表達的正是「Totalconvictionandpuredeterminationtowin」(必勝的決心及信念)。歌中大唱「Race,life'sarace/AndI'mgonnawin/Yes,I'mgonnawin/AndIlightthefuse」及大嗌「Fight!」、「Win!」,的確幾熱血,不過推出後在英國樂評界毀譽參半,但民間反應不錯。
奧運在英國辦,注定今屆令非運動迷的樂迷也較關注,皆因英倫音樂強,藝高人膽大,除了選Muse的《Survival》作主題曲,也用上了電子組合Underworld作開幕禮音樂總監。Underworld早於1979年組成,陣容經過幾代變化,91年變身成電子組合,94年推出《dubnobasswithmyheadman》大為成功,96年他們為電影《迷幻列車》獻上一曲《Dark&Long》。提提你,《迷幻列車》的導演DannyBoyle就是今年開幕禮導演,據他透露,Underworld已在著名錄音室AbbeyRoad灌錄好兩首長篇音樂。
肥Sam最期待DannyBoyle與張藝謀的比較:「張用了一套《黃金甲》來排練奧運開幕禮,結果用了中國最強的一項──人多!而在閉幕式,英國就說好了不會這樣做。自從宣佈用DannyBoyle做導演,我就對他很有期待,他的電影,甚少重複,而且全都有童真。就算是《迷幻列車》主角爬入馬桶,潛下去是個深海也是十分有童真!這是兒童的想法。他的《一百萬零一夜》又好,《28日後》都好,他有很多童真。而現在所知,他用的是rock歌、又無像歷屆導演般封鎖消息,以至後來出電郵,要求大家不要再爆料,這些都令我十分期待。」
1984洛杉磯
《ReachOut》GiorgioMoroder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主題曲為ReneSimard《BienvenueaMontreal》,Simard為一名ChoirBoy(合唱團男孩),可惜這歌完全無法流行;80年,莫斯科奧運TonisMagi演出DavidTukhmanov及RobertRozhdestvensky寫的《Qlimpiada》,稍有點流行曲曲式,但大概因為語言所限,無法流行。真正開始大熱的奧運主題曲,是當年乘disco熱潮已紅遍歐美的GiorgioMoroder寫的《ReachOut》,由PaulEngemann主唱。GiorgioMoroder後來多次為運動會寫歌,包括88年漢城奧運、90世界盃、08年京奧也有一首《ForeverFriends》(閉幕禮主題曲)。
1988漢城(首爾)
《HandinHand》GiorgioMoroder
又係GiorgioMoroder作品,少少熱血的典型運動主題曲,分韓文及英文版本,後者由TomWhitlock填詞,當年出咗世的,聽到呢句「Handinhandwestand/Allacrosstheland」實識唱。《HandinHand》的確幾大路,結果成了17國流行榜冠軍。
1992巴塞隆拿
《Barcelona》FreddieMercury&MontserratCaballe
已作古的Queen主唱FreddieMercury也唱過奧運歌,至於MontserratCaballe為女歌劇家。聽過Queen的《RapsodiaBohemia》也知道他是歌劇迷。此作原於87年推出,88年選為92年奧運主題曲,Freddie卻於91年過世。此曲十分流行,87年在英國最高上過流行榜第八位,92年再版時亦攀至第二位。
1996阿特蘭大
《Reach》GloriaEstefan
由Gloria及監製DianeWarren合寫,96年4月推出單曲,《Reach》分別收錄在GloriaEstefan第七張大碟《Destiny》及96年奧運主題大碟《RhythmoftheGames》中;另有西班牙語版本叫《PuedesLlegar》,分別由JulioIglesias、PlacidoDomingo、RickyMartin合唱。
2004雅典
《Oceania》Bjork
即使Bjork已經好紅,也不代表《Oceania》是一般大路作品,它甚至本來是大碟《Medulla》第一首單曲,充滿Bjork風格,普遍被形容為最前衞的奧運主題曲,歌的起首,Bjork幾乎清唱。Bjork在04奧運開幕禮中首次演出這作品,這段表演精采之處,因為唱呀唱呀,Bjork裙襬下,盪出的,竟然是整個世界地圖(錄影中看不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