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受人之託也為好幾本書寫過序,有時候連初稿都無暇細閱,已要交貨。不過對方所求,亦只是美言幾句,推介一番,反正在情在理總得在其臉上貼金。沒想到,這本書的每篇文章,我雖不致於能夠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卻是如見故人,好生親切,畢竟是我過去大半年每天朝思暮想、日耕夜作的點滴成品。這項文字工程,說得動聽就是豐富了我的生活;滿足了一己的精神,坦白一點不又是另一件咎由自取的事,怪不了誰。
埋頭筆耕 生活顛倒
從未想過會寫一本書,嚴格來說其實也只是把我在報紙上的撰文結集成書,而逐本溯源係我亦都從未想過會寫專欄,仲要好似返工咁,一個星期五日。
自從有日在神推鬼差的情況下,當然神又係佢,鬼又係佢嘅都係同一位先生,我竟然答允在反動報(*即係本報)一新闢的軟性政經版,據地執筆,生活作息由此顛覆。過去每天下午工作過後,腦子就是想着待會要去那裏風花,何地雪月。怎會好像現在,時間一到,就得關上房門,加班OT,疾筆趕稿,一天的工作彷彿從那一刻才開始。
碰到出差就更是忙亂,尤其是資訊通訊不太發達的地方,又或者「河蟹」遍佈的強國,文章寫好,電郵卻翻不過牆發不出去時候的折騰,簡直就是五內如焚。(*上星期有一天還要碰上國航慣性晚點數小時,差點脫稿,藉此亦要感激本版編輯的份外加辛。)
就算是星期天,若然之前未有備稿,家庭日聚會亦要「肅靜迴避」,總要交了貨才能得享天倫。還有就是久違了的打工心態,返工望放工(完稿),放工就望放假(唔使交稿)。不過以前放假,交代了工作給秘書,她自會打點一切,回電郵覆電話的事都可以返嚟至算,有乜事都可以係一句「待覆」就得,但係專欄總不能開天窗,然後留下「待續」兩字。所以好幾次旅伴賞花泡湯觀光血拼之際,我都要借故待在酒店埋頭筆耕。而當日拍晒心口話我有乜頭暈身㷫都會拔刀相助的先生,至今刃不見血。
社會不義 不吐不快
我非十八廿二(加埋都唔夠數),所以對人對事固然有自己的看法,做人做事心裏亦總有一套。而這幾年,我做多了一些「Unlike」嘅嘢,其中包括長跑和毅行,不喜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辛苦」,仲要係「好很辛苦」。那麼為甚麼仲要攞「苦」嚟「辛」呢?還不就是因為我更加不喜歡揀飲擇食,禁乜戒物,亦都唔想動輒就要入院搶修。
當然我亦都好唔鍾意每日都似「欠債還錢」般償還文債,不過只要早上看着當天報紙,自會骾骨,不吐不成;而工作生活所見所聞,也多的是情鬱於衷,有感而發,不然就會影響健康。說到底與其不痛不癢的安逸過活,任由不公不義的事恣意滋長,坐視等同姑息。未敢說捨我其誰,惟身在香港自感責無旁貸,不求文以載道,只想立此存照。
最後還得感激那位教我又痛又痕的繫鈴人——蔡先生(*總算良心發現,亦都賜咗另一篇序)。是為序。
*為本篇後加,全文取自新書《好不主席》的自序。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