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位於深圳南山區,面積相當於12個中環,稱作前海的待開發地皮,最近由於被憧憬成為人民幣自由流動的突破口,鑼鼓震天。當地官員今日將來港招商,據聞多間本地銀行滙豐(005)、東亞(023)、恒生(011)等已磨拳擦掌,擬簽訂在前海投資的備忘錄,同時間金管局亦將於周內牽頭,帶領財金界訪問前海。
國務院於月初7.1回歸之際,公佈支持深圳前海實行「比特區更特」的政策,包括在金融創新方面先行先試,以及成為人民幣資本賬開放的試點,更連隨公佈一大堆優惠措施,吸引金融業進駐。
越看越似昔日天津濱海
前海作為改革試驗區,口氣不小,按規劃,該區將於2020年初步建成,並達致1500億元的生產總值,就業人口更達到80萬人。前海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中國的「曼克頓」,成為與紐約、倫敦、東京三大全球城市並駕齊驅的「世界級都會區」。
我對這種口號式戰略,從來就不太上心,但畢竟深圳今次說要興建一個大中環數倍的中環,而這又離奇地被說成是中央送給香港的大禮,無論如何亦要關注一下,但越看前海就越像天津的濱海。
國務院於2006年時公佈,鼓勵天津濱海新區進行金融改革和創新,在金融業開放上先行先試。結果,新區於翌年提出開展「港股直通車」業務,容許當地資金投資港股,意味內地資金可以自由行,是資本賬開放的大膽嘗試。消息令港股炒上32000點,結果大家都知,直通車車毀股亡,港股折騰不已,而當日發表的外管局文件也於去年悄悄到期作廢。
試點形式難開放資本賬
濱海新區的實驗,道出了以試點形式開放資本賬的難度,這與透過特區開放貿易或製造業不同,因為廠房設備的投資流動性低,也受物理因素如土地勞工的供應限制,開放深圳成特區,全國製造業不能都搬來深圳,但游資多幾個零,調動上幾乎沒有分別,不論濱海或前海,若開了一個資金進出的罅隙,不管多麼狹窄,也會像灌溉的水喉般,越收細出水口,水流只會越急。
可是,若最終要透過配額制控制水流,便無異於現有的QDII/QFII機制,又何用增設特區試點?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早前便指出,某些金融改革試點創新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實現,金融創新也不是一個試驗區所能解決的問題。
中央還須擺平地方利益
正如近日溫洲的金融改革,以及利率市場化,均出現阻力重重,我暫時還看不到中央如何克服透過試點開放資本賬的困難,而且即使想出了任何妙計,中央政府還要擺平地方利益。
事關個個省市都希望爭取金融業的優惠措施,像前海一樣經國務院批准的改革試驗區便有12個,僅廣東省已另有南沙及珠海橫琴。除了前海,上海、天津、蘇州也獲得在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試權,其他試驗區也在不同層面取得一定的金融改革優惠政策。可以預見,中央有多多糖都會不夠派。
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昔日抱着「摸着石頭過河」的原則,大膽設立經濟特區,把中國打造成世界工廠,令經濟起飛,當日這個實驗的最大難度,是要克服意識形態,反正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確實已沒有甚麼可以輸。
今時今日,這個實驗是否還可以套用在金融開放及貨幣改革之上,卻純粹是一個經濟發展的技術問題,不過當下中國已開始身驕肉貴,任何實驗失敗,可以輸掉的籌碼將會多很多。
金融中心fan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