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原意是讓人類健身強體,但現已淪為「鬥高、鬥強、鬥快」的競技場。中國體壇更因採取「舉國之力培養精英尖子」而備受詬病。即使是冠軍,一旦離開領獎台和競技場後,不少人無所適從,難以謀生,甚至淪為洗腳工、地攤小販、街頭賣藝等。
賣藝 做洗腳工
前不久被熱議的國家體操隊前冠軍張尚武,曾獲得兩枚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金牌,因傷退役後竟淪為竊賊,一度坐監,出來後無以為生,在京城街頭賣藝行乞;之後,雖被「中國首善」陳光標延攬,高薪聘用,但未幾又被迫離去,仍要靠演體操賣藝謀生。
曾多次獲女子舉重冠軍、手握九塊舉重金牌的吉林運動員鄒春蘭,退役後也因生活無着落,要去公共浴池幫人搓背為業,後因媒體曝光,全國婦聯介入,當地官方才資助她開洗衣店謀生;但她因練舉重長期服「補藥」導致身體「男人化」,卻求醫無望;多次奪國際馬拉松大賽冠軍,手握19枚金牌的黑龍江女運動員艾冬梅,因腳患退役後也是無以為生,靠在街邊擺地攤賣雜貨過日,後更要將手中金牌「拍賣」換錢養家,引起輿論關注,成內地體育舉國體制的經典受害者。《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