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通縮恐重臨 增值有法寶

投資導航:通縮恐重臨 增值有法寶

經濟周期彷彿跟歷史一樣,循環不息,7.1有數十萬人上街、高官紛紛下台,董建華愛將梁振英甫上任特首,便重複着董朝末年的命運。近日中港經濟放緩,兩地GDP及物價將會收縮的評論此起彼落,若梁振英任內通縮重臨,則連經濟亦重複着其主子的命運。回歸後,香港主要經歷兩次泡沫爆破引發的通縮,作為投資者,出現危機,等同出現機遇,逆向思維下更應進取。今期「投資導航」剖析過去兩次通縮,為大家揭示通縮概念下如何逆市增值!

樓市暴瀉期:平民消費股跑贏

香港昔日通縮期間,百業蕭條,丟空等待租售商舖隨處可見。 資料圖片

香港經濟在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元氣大傷,樓價隨之急速下滑,直至98年11月更開始步入長達68個月的漫長通縮期。投資者在五年陰霾中,雖然唾棄重災的地產股,但仍然積極追捧具高增長概念股份,並非一面倒向高息公用股埋手。

大家樂升逾兩倍

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賣地設限,令樓市借機炒高,94年初至97年10月高峯,樓價升幅近七成。不過,一場金融風暴加上「八萬五」衝擊,樓市泡沫旋即爆破,及至03年爆發沙士,將經濟推至低谷。在逾五年的掙扎中,本港樓價累積倒跌超過六成,「負資產」跳樓輕生時有所聞;股市僅反覆升兩成;就業及薪酬持續低迷,失業率一度升至8.6%。直至CEPA及內地個人遊簽訂,經濟才逐漸好轉,屆04年8月後始復見通脹。
在五年通縮期內,地產股明顯跑輸大市,長實(001)升幅不足9%,恒地(012)更倒跌一成,連千禧年上市的港鐵(066)亦無運行,期內累跌14%。不過,抗衰退力股熱炒,經營九巴的載通(062)及連鎖快餐店大家樂(341)分別勁升3倍及2.4倍;部份海外零售股見追捧,思捷(330)勁升11倍;在中資股蜂擁來港的高峯,國企資源股成資金避風塘,海螺(914)及江銅(358)勁升逾七倍;以上股份表現較公用股如電能(006)及中電(002)的81%及27%升幅更標青。

金融海嘯期:復蘇概念股強勢

香港上次出現通縮是09年6至9月,維持僅短短數月,當年正是美國次按風暴引發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失速引致通縮。今次通縮危機可追溯至去年歐豬五國引爆歐債危機,連累全球及內地經濟急速放緩,兩者情況有不少相似之處,同是由金融信心危機引致經濟放緩,繼而出現通縮,前車可鑑。
投資銀行貝爾斯登08年3月爆煲獲政府打救,令次按問題浮面,及至同年9月,雷曼爆煲而不獲政府拯救,成金融海嘯觸發點。當年本港經濟增長由08年初的5%急插,09年初低見跌至負7%始回升,通脹亦由08年初6%回落,09年8月出現通縮1.6%始回穩。08年底全球齊出招救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年11月提出四萬億元救市方案,是衰退及通縮只維持短時間的主要原因。

受惠救市 內銀股俏

由於當年環球央行出手救市,熱炒股份主要集中受惠經濟復蘇概念,如利豐(494)及華創(291),兩者短短四個月內,分別大升50%及32%;內銀股亦普遍有兩至三成升幅,跑贏期內升15%的恒指,傳統抗通縮股如電能(006)及中電(002),僅微升1%至2%。

現時情況:內地弱 港勢衰退

本港近期經濟乍暖還寒,雖然最新失業率降至3.2%,總就業人數更創新高,但經濟增長卻急速下滑,首季GDP僅升0.4%,為兩年半新低;通脹亦持續降溫,創逾一年新低。
雖然近期財爺曾俊華轉口風唱好經濟,指內地近月放鬆銀根,全球經濟有望注入動力,但實情內地經濟弱不禁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四個月負增長,反映製造業持續收縮,隨時引發新一輪倒閉潮,貸款需求自然減少,故就算人行重手減息,也未必能谷起經濟。同一時間,上月通脹急劇降溫,更惹來通縮恐慌,進口增長亦遠遜預期,僅得6.3%,內需惡化情況嚴重。本港屬外向型經濟,歐美市場疲不能興,倘內地同時失去動力,本港必定遭重創,衰退重臨只是時間問題。

高息股偷步炒

經濟動力不足,企業盈利持續放緩,股價自然每況愈下。雖然現時距離通縮之路仍遠,卻一眾具抗通縮概念的高息股已率先炒起,最典型例子莫過於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其中領匯(823)及置富(778)更逆市屢創新高,備受投資者追捧;前者息率降至不足4厘,可候回吐才吸納,後者仍有5.4厘,尚算吸引。

零售股寒冬勿沾手

另一邊廂,盈利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的公用股,亦發揮避險功用,7月至今恒指暫跌逾2%,中華煤氣(003)期內卻抽升近半成,電能(006)亦靠穩,以每年3至4厘股息回報,不失為穩健之選。
高危股方面,則非零售股莫屬,皆因受高租金影響,加上消費力大縮水,盈利前景一片迷茫。
以珠寶股周大福(1929)為例,首季(截至6月底)港澳同店銷售竟出現倒退,整體增長亦僅得4%,與上一季度的高雙位數增長大相逕庭,零售業已步入寒冬,有關板塊暫不宜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