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提到的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考題,刊出後有不少回應。在法國,試題不僅對考生有觸動,而且公開後所引起的討論,也在社會發酵。台灣網民說讀到這樣的試題「感動到想哭」。事實上,我自己讀到這些考題,也引起深思,而我已是七十多歲的老者了。
如果我在會考之齡遇到這些考題,我對漫長的人生路或會較早有不一樣的思索。
面對很快就要進入職場,提出「工作能讓我們獲得什麼?工作的價值是否只在於『有用處』」這問題,能不使自己三思嗎?工作不應該只是「搵食」吧,我們會想:工作或會讓我們有機會學習新的知識、技能、人生經驗,工作會給我們某種滿足感,工作應使我們感覺到權利義務的對等,工作是我們整個人生的最主要組成部分……。至少,不僅僅是「做好呢份工」吧。
如果國家不存在,我們是否會更自由?對極權國家如北韓,或對自由國家如法國,也許會有不同的答案。但考題並沒有指定哪一類國家,而是泛指國家,於是考生就要去衡量國家機器與個人自由之間的平衡。然後落實到具體處境,如果必須在認同自己國家和追求自由之間作選擇,你會作怎樣的取捨?誰能不想一下就回答呢?
我們是否必須尋求真相?也不是一個人立即可以回答的問題。你也許會衝口而出說當然要尋求真相。作為一個終生的新聞工作者和寫作者,我的職業就是尋求真相。但現實世界也告訴我:很多時候尋求真相會造成對他人的傷害甚而是大面積的傷害,因此這是一個可以發揮、值得思考的考題。
讓十多歲青年思考這樣的人生議題,這樣的社會確實令人感動。